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84247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真题印证】(2015课标全国,31题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

2、种群密度。,【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9与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所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段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失分预警】注意题中对幼年、成年和老年的划分,根据具体划分再对各年龄段的数量进行统计。,1(2013课标全国,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

3、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选,【答案】C 【解析】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引入天敌后,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正确;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B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而非指某

4、个种群中个体的数量,C错误;能量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第三营养级能量最少D,正确。,2(2017届安徽江南十校联考,18)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是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 有死亡率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选,【答案】C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B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

5、错误。,3(2012课标全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 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 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 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 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选D,【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可判

6、断712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真题印证】(2015课标全国,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

7、】(1)2.2头/km2 2头/km2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大于 【解析】(1)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 km22.2头/km2 ;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 km22头/km2。(2)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3)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

8、物同化的能量。,4(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五调,45)如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 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为保证该动物的最大持续捕获量,种群密度应保持在c点 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选B,【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种群增长速率的相关知识,考查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种群密度为a时,Nt1与Nt的比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b和e点,Nt1与Nt的比值等于1,但是b点之后,Nt1与Nt的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故b点不是环境

9、容纳量,e点之后,Nt1与Nt的比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不能维持稳定,e点也不是环境容纳量,B错误;c点Nt1与Nt的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中种群数量增加最大,为保证该动物的最大持续捕获量,种群密度应保持在c点,C正确;种群密度为d时,Nt1与Nt的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D正确。,5(2016河南濮阳统考,6)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

10、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选A,【答案】A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故A正确。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故B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故C错误。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故D错误。,6(2016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联考起点调研,28)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培养时间为2 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1、A.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 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 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 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选B,【答案】B 【解析】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属于无关变量,各组要相同,A正确;表格中,并不是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pH为3.0、4.0条件下,草履虫被杀死,种群数量为0,B错误;K值和环境条件有关,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C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D正确。,【真题印证】(2014课标全国,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

12、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选A,【答案】A 【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才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失分预警】本题易失分原因有两点:(1)不能正确区分生物间的各种关系。生物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包括

13、捕食、寄生、竞争和互利共生。(2)不能准确理解题意。由题意可知,病毒V和水稻为寄生关系,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传播,是因为青蛙捕食稻飞虱。,7(2016课标全国,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 (3)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14、 【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所以在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到5个营养级。,8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 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

15、素的影响,要做到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答案】(1)生产者 (2)出生率 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都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2)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受到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3)用样方法做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和主观因素影响。(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9(2012课标全国,32)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