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 功和能 动量和能量 第1讲 能量和动量观在力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82875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 功和能 动量和能量 第1讲 能量和动量观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 功和能 动量和能量 第1讲 能量和动量观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 功和能 动量和能量 第1讲 能量和动量观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 功和能 动量和能量 第1讲 能量和动量观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 功和能 动量和能量 第1讲 能量和动量观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 功和能 动量和能量 第1讲 能量和动量观在力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 功和能 动量和能量 第1讲 能量和动量观在力学中的应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第1讲能量和动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1(多选)(2016全国卷,21)如图1所示,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在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图1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

2、力势能差解析因M和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Mg4l要使P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vMgl联立式得mMm答案(1)2l(2)mMm5.2016全国卷,35(2)如图5,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 m/s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 m(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130 kg,冰块的质量为m210 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3、10 m/s2。图5()求斜面体的质量;()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解析()规定向左为速度正方向。冰块在斜面体上上升到最大高度时两者达到共同速度,设此共同速度为v,斜面体的质量为m3。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2v0(m2m3)vm2v(m2m3)v2m2gh式中v03 m/s为冰块推出时的速度。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m320 kgv1 m/s()设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00代入数据得v11 m/s设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分别为v2和v3,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2v0m2v2m3v3m2vm2vm3v联立式并代入数

4、据得v21 m/s由于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与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相同且处在后方,故冰块不能追上小孩。答案()20 kg()不能,理由见解析6(2016全国卷,25)如图5,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 37,cos 37)图5(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

5、度的大小;(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R、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B、C之间的距离l7R2R5R设P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B,由动能定理得mglsin mglcos mv式中37,联立式并由题给条件得vB2(2)设BEx,P到达E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P由B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xsin mgxcos Ep0mvE、F之间的距离l1为l14R2RxP到达E点

6、后反弹,从E点运动到F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Epmgl1sin mgl1cos 0联立式并由题给条件得xREpmgR(3)设改变后P的质量为m1,D点与G点的水平距离x1和竖直距离y1分别为x1RRsin y1RRRcos 式中,已应用了过C点的圆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的事实。设P在D点的速度为vD,由D点运动到G点的时间为t。由平抛运动公式有y1gt2x1vDt联立得vD设P在C点速度的大小为vC,在P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m1vm1vm1g(RRcos )P由E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Epm1g(x5R)sin m1g(x5R)cos m1v联立得m1m答案(1

7、)2(2)mgR(3)m备 考 指 导【考情分析】2014卷T16:功的计算,动能定理T17: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2015卷T17: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卷T17:vt、Pt图象的理解及瞬时功率的理解T21:系统机械能守恒2016卷T25: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解决多过程问题卷T21:功、功率及动能定理T25: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综合解决多过程问题卷T24:机械能守恒定律、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1.动能定理是高考的重点,经常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综合起来进行考查。2.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是高考的重点,更是高考的热点。高考试题往往与电场、磁场以及典型的运动规律相联系,并常

8、作为压轴题出现。在试卷中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的较多,也有在选择题中出现,难度中等偏难。3.2017年高考中把选修35改为必考,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要特别关注。【备考策略】1.复习时应理清运动中功与能的转化与量度的关系,结合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2.深刻理解功能关系,抓住两种命题情景搞突破:一是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程解决多运动过程的问题;二是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电场、磁场内带电粒子运动或电磁感应问题(下一讲)。功、功率的计算及相关图象问题的分析规 律 方 法1功的计算(1)功的定义式WFlcos 适宜求恒力做功。(2)变力做功的计

9、算:用动能定理Wmvmv求功用Fl图象所围的面积求功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如弹簧的弹力)利用WPt求功2功率的计算(1)P,适用于计算平均功率;(2)PFvcos ,若v为瞬时速度,P为瞬时功率;若v为平均速度,P为平均功率。3功能相关图象问题分析“三步走” 精 典 题 组1.如图6所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v、动能Ek及拉力功率P随时间t或位移x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图6解析物块在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速度vatt,vt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选项A错误;由v22axx,可知抛物线开口向x轴正方向,选项B错误;动能Ekmv2t2,选项C正确;功率PFvFatt,选项D错误。答案C2若要求汽车空载时的制动距离是:当速度为50 km/h时,客车不超过19 m,卡车不超过21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