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__填空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80612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__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__填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__填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字音1.B (A项“瞩”为zh C项“说”为shu D项“偌”为ru,“酿”为ning2.C(A撰zhun粹cu 髅lu B弄lng D. 冉rn)3.C(A. 煦x 辊gn B.处ch C. 怯qi 予y 揩ki D. 翌y)二、字形1.C(A即将结束 B凋谢 心智健全 C绿树成荫 蜂拥而至 荤腥 D沧海桑田 翻箱倒柜)2.B(A凋谢C恳求D殒身不恤 )三、近义词辨析1.A(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关联词语的使用。“申述”的“述”重在陈述,说明,“申诉”的“诉”重在控告,一般只用于对处分、判决或裁定不服时,向机关或法院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原句,“揭露了真相”,应是选择“申述”,详细说

2、明之意。“失言”是指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食言”是不履行诺言,失信,本题应选“食言”。第句中“但”为重转,“不过”是一个轻转连词,本题重在考查后一个关联词语的使用,后半句是“是而不是”的变形,表并列关系,应选用“而”,不能选用表递进关系的“也”。)2A(隔膜指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或不通晓,外行;隔阂指情意不通,多指民族间的;看护照看保护;麻痹失去警惕性;麻木指发麻的感觉。软弱指人,不用于体系)四、标点题1.C(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A项前面三句话提出了三个问题,但都不是疑问,而是陈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应使用问号。B项破折号和括号都能起解释说明的作用,保留一个即可。D项“到底

3、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这是一句话,“我的小祖宗”在句中是称谓倒装,一句话不能使用两个句末标点,应该把句中问号改为逗号。)2、A(B项中的“秦山第二核电厂”前面加 “”,去掉引号;C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D项中的冒号去掉。)3.D(A.是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B.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完全列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C.括号应在引号外,括号内容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用语,所以不能在引号内。)五、成语题1.D(A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形容演讲

4、选手,不合语境。B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C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D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奔跑。呼号:叫喊。连动式;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符合题意,使用恰当。)2.D(A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六、语病题1.A(B项成分残缺,在“管理人员”的后面加上的“现象”;C项否定不当,删掉“不再”;D项前后不一致,“成败”改为“成功”。)2C(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A项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哪是目标,哪是举措,辨识不清,应是“围绕支持农村特色经济发展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民增收”;二是“重点”和“优先”重复。B项的语病是“关于”一词使用有误,“关于”一般表示关涉、范围,“对于”用于指出对象,“手机质量的投诉”是一个具体问题,应使用“对于”。D项的语病是句式杂糅,“不能不发挥”和“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其中一种表达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