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集名释义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78857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杂文集名释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鲁迅杂文集名释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杂文集名释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杂文集名释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杂文集名释义鲁迅先生的杂文犀利、深刻,一篇篇杂文如匕首、投枪刺向敌人胸膛。其杂文集名,同样反映出了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恨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之心。 热风先生前期杂文集,1925年出版。先生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颇为不满,写文章进行抨击,“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症究竟如何。”然而“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称之为热风。” 坟先生前期杂文集,1926年出版。先生认为“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明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逝去棗不过如此,但也为我所十分生愿的”,所以先生将杂文集命名为坟,意即将“一切一切”都埋掉。但先生又自认为没

2、有刘伶那中“死便埋我”的放达,“只要是自己的,我有时也喜欢将陈迹收存起来,明知不值一文,总不能绝无眷恋。”所以,命名为坟也是一种“取巧的掩饰”。 华盖集收集先生1925年所作杂文。先生有诗云:“运交华盖欲何求”,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是成佛作祖之兆。而在凡人则是厄运,华盖在上,人给罩住了,便四处碰壁。1925年,先生因咬文嚼字和青年必读书而遭到一些所谓学者文人的攻击,先生自称“碰了两个大钉子”,所以先生将这本杂文集命名为华盖集。而出版于1926年的华盖集续编则是因为“年月改了,情形依旧”。 而已集先生1927年所作杂文集,1928年出版。面对反动军阀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先生既

3、愤恨,又无能为力,“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三闲集收集先生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之间有过一次以革命文学问题为中心的论争,成仿吾说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是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所以先生在1932年出版该集时,“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二心

4、集收集先生1930年至1931年所作杂文,1932年出版。1930年,民国日报载有署名男儿的文章文坛上的贰臣传棗鲁迅,说“鲁迅被共产党屈服”,“所谓自由运动大同盟,鲁迅首先列名;所谓左翼作家联盟,鲁迅大作讲演,昔为百炼钢,今为绕指柔”等。而在此之前,亦有人说鲁迅的言动,“都由于莫斯科的命令”。所以先生“仿三闲集之例而变其意,拾起来做了这一本书的名目”。来揭示“御用文学家的给了我这个徽号,也可见他们的文坛上是有皇帝的了。” 伪自由书1933年上半年,鲁迅用“何家干”的笔名在申报的自由谈上发表短评,“这些短评有的由于个人的感触,有的则出于时事的刺戟”,“时有对于时局的愤言”,5月以后便不能发表,先

5、生知道“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所谓“自由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所以将投给自由谈的已刊和未刊的杂文收成集子,称为伪自由书,于1933年出版。 准风月谈收集先生1933年下半年所作杂文,1934年出版。1933年5月,自由谈登出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鲁迅先生不得不适当改变内容,“谈风月就谈风月吧”,以隐晦曲折的手法来写。这些杂感,表面上是在谈“风月”,实质上是从“风月”来映出“风云”,所言者小,所见者大。因此先生称之为准风月谈。 南腔北调集1933年1月上海出版消息发表了署名为美子的一篇文章,其中写到鲁迅说:“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并且是南腔

6、北调,然而这是促成他深刻而又滑稽的条件之一。”先生自己说:“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所以先生将1934年3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 且介亭杂文1935年,先生在上海“越界筑路”区域棗即“半租界”棗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花边文学收集先生1934年所作杂文,1936年出版。作者在该集的序言中对于命名原由作了解释:“(一)因为这类短评,在报纸上登出来的时候,往往围绕一圈花边,以示重要;(二)因为花边也是银元的别名,以见我的这些文章是为了稿费,其实并无足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