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回归生活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78643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化学回归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化学回归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化学回归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化学回归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化学回归生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化学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进行化学教学摘要:如何联系实际进行化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化学实验生活化 ,揭开实验的神秘面纱;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探究,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关键词:化学教学 生活化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分析和解

2、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化学教学呢?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一点体会。一、从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化不仅是使知识走向生命化的前提与途径,而且是学生在与知识的对话中享有自由的根本保证。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筛选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寻找新的视角的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导入新课,造成认识的矛盾冲突,把本堂教学变成学生的自身需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如在“有机合成材料”教学中,课前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毛线、塑料袋、棉布、尼龙绳、不锈钢饭盒、橡胶、脱脂棉、铜丝等,请学生说出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材料,哪些属于有机材料。有些材料学生不太熟悉,这

3、样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读课本。又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打开一瓶汽水,让学生观察气体从水中冒出的情景,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的性质。由此可见,将化学知识置于真实情境中,使问题生活化,不仅可以为学生进入知识,并与知识对话铺设多样的途径,感受知识的“亲和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二、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化学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只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会使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学生的探究潜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

4、的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挖掘学生探究潜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如在“燃烧和灭火”一节中,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都很简单,重要的在于知识的应用。这时,我及时给学生展示了“消防安全图”,让学生根据燃烧条件解释消防安全图,明确如何防止电器着火,电器、油锅的等常见生活中的火灾如何扑灭,如何逃生、报警等。并且为巩固“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引入了“珠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我国奥运火炬研发小组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根据燃烧条件分析研究人员是如何解决珠峰顶端海拔高、温度低、风大、含氧量低等不利于火炬燃烧的因素的。这样学生学化学,用化学,从化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

5、的一些现象,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化学素养。三、化学实验生活化 ,揭开实验的神秘面纱过去由于过分强调化学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专业化,往往把实验设计的“严肃”和“规范”,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物质性质、制取几种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实验用品都是化学仪器、化学试剂,学生感觉化学实验很抽象、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做起实验来战战兢兢,而且做完就忘。新课标旨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现行教材中的实验也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硬水和软水的区分、乳化作用、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

6、实验用品也适当的选用了一些生活用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定物质的PH,选用了食醋、酱油、水果、肥皂、牙膏等生活用品;在讲酸碱指示剂时,安排了利用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取酸碱指示剂的活动探究,使学生改变酸碱指示剂只能是石蕊、酚酞的错误认识。当然,那些有趣的家庭小实验也是开发学生创造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素材。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善于运用,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搬到课堂上来,就能使化学实验鲜活起来,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四、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探究,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化学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关系密切,化学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学

7、好化学,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和课外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到工厂、农村、社会中去学习参观。如学习“水的净化”一节时,组织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实地参观自来水厂,分析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或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实地考察,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污水处理措施,写出活动报告。这样,使学生课内所学,课外有用,课外见闻,课内升华。学生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知识的具体应用,如上网查询市售净水器的原理、运载火箭的燃料问题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斯宾塞语)。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化学素养,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