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课件 蝉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61566344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课件  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语文课件  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语文课件  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语文课件  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语文课件  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课件 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课件 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蝉,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简介,虞世南,唐代诗人,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是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难点释疑 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 这是因 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风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诗人以蝉自比,声音出自于不同凡响的梧桐,其鸣声当然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

2、”字, 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宋句“秋风”相应。,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 骆宾王任侍御史,因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以至下狱。 西陆:秋天。南冠:囚犯 。 玄鬓:黑色鬓发,这里指蝉的黑色翅膀 。 “露重”“风多”:比喻

3、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写作背景: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以:因为。 高难饱:诗人自许清高,不肯屈就,结果只落得生活困顿 。 费声:鸣声频频。 徒劳:他曾向令狐绹等当权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最终还是不被人理会,依旧无法摆脱仕途坎坷的困境 。 梗泛: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涯。薄宦:李商隐长年辗转于各地为他人做幕僚,职位卑微,俸

4、禄微薄,故称“薄宦”。 最相警:蝉在提醒诗人及早回头,早归故园;提醒诗人保持高洁的操守。,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 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课堂小练,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喻指清高尊贵的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虞世南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蝉这三首诗表现手法和内容有什么共同点?,表现手法:都采用了比兴,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内容方面:都借蝉来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