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559268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一中 2018-2019-1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模块质量调查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1.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文化知识)。从以上教育内容可知西周的教育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周时期儒家思想

2、还未产生,排除A项;“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结合六艺的内容可知是对统治阶级的教育,故C正确;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2.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现象,这折射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A项不

3、符合材料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信息,故错误;各家之间相互学习,互相融合,但不是思潮趋一,故B项错误;D项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故错误。3.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A. 孔子B. 荀子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并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提倡“克己复礼”,不符合题意,排除A。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与题意不符,排除B。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庄子最可能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

4、思辨,C项正确。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百家争鸣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 B. C. D. 【答案】A【解析】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

5、术”的局面,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平等竞争局面的终结,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儒学的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正确;自然经济的鼎盛是在唐朝,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5.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

6、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D项错误。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君权神授【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1)政治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2)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3)经济主张:“限民名田”、 “塞兼并

7、之路”,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儒家仁政思想的应用)。(4)伦理思想:三纲五常。特点: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和宗教迷信色彩;维护大一统,为封建专制服务。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顾炎武只是认为王(阳明)已非儒学之正宗而未主张废除儒家思想,所以选D是

8、符合题意的,正确;顾炎武是反对王(阳明)的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顾炎武是在批判“心学”的空谈,因为王(阳明)不习六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已非儒学之正宗”足以证明顾炎武是在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已非儒学之正宗”。7.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

9、理解正确是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故B正确。心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心学思想,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故C排除。材料没有直接反映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

10、,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下列材料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宋史富弼传)“凡日蚀,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是从君民关系的角度限制君权,是从君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角度限制君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提出要限制君权,故错误,排除有的选项,故选B。9.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

11、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A. 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B. 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C. 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D. 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判断出“浑仪”是古代中国为了更好第观察天象,创制的天文观测工具,结合备选分析得出D的表述是最接近史实的一种,符合“天文观测工具”这一点,而其他说法由已学史实可判断出离史实较远。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天文

12、学的发展10. 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A. 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B. 马克思的论述C. 蔡伦改进造纸术D. 蔡侯纸的说法【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实物证据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本题要证实的是“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而C、D两项均出现于东汉时期,可以排除;B项属于后人的论述,证据远不如A项客观。故选。考点:造纸术的发明。点评:我国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最早影响人类知识传播的学习的革命,从此我们的文明开始写在纸上。公元3世纪中叶传到了朝鲜和越南,8世纪后,开始传入西方,公元

13、1150年,西班牙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当纸在欧洲风行时,漫长的中世纪即将结束,文艺复兴的曙光开始闪现。11.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A. 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B. 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C. 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D.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材料“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可知,当时火药做成了武器且得到运用。所以B项正确。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

14、、放鞭炮、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这些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本题选B。12.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天下郡国利病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不符合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医书,不符合题干

15、时间,故C项错误;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关于地理方面著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医学。13.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且体系较完整的文字记载的内容与史记中内容完全相符A. B. C. D.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经发现最早且体系较完整较为成熟的文字,其记载和反映了商朝的社会情况,符合题意;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完全相符的说法不正确。排除ACD,故选B。14.右下方为宋代李嵩的货郎图,画家描绘了货郎的到来使得偏僻乡村像节日般热闹的场景。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宋代A. 风俗画盛行B. 市民阶层扩大C. 社会统一安定D. 市坊界限被打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货郎图描绘了货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