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 文言文阅读9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2838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 文言文阅读9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 文言文阅读9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 文言文阅读9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 文言文阅读9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 文言文阅读9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 文言文阅读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 文言文阅读9(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文言文阅读9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见村楼记(明)归有光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

2、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注】隍:没有水的护城壕

3、。有水称池,无水称隍。李中丞:李宪卿,昆山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所以作者称其为中丞。 官廨(xi):官署,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闉(yn):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方思曾:昆山人。明嘉靖十九年举人,是归有光的好友。挽父:出殡时牵引灵柩的人。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娄江已湮 湮:河流堵塞。B江之将南折也 折:折断。C余间过之 间:偶尔D肃然桑梓之怀桑 梓:故乡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自号为罗村云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延实为具饭 公为我献之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D悲怆者久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1

4、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作者怀恋故人之情的一组是( )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 生平犹昧之 不意遂已隔世余能无感乎 悲怆者久之 依然水木之思A. B C D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4分)(2)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4分)(3)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4分)10.B(折:弯曲)11.B(A因,于是,因此,连词通过,经由,介词。B为,均为介词,给,替。C,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具有指代作

5、用,相当于“的人”。D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际意义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2C(为叙事交代,分别是指李延实的经历、心态,则都能直接表现作者怀恋故人的感情。)13.( 12分,每小题4分)(1)当年我常和中丞出城,拜访老朋友方思曾,他有时不在,我们一起靠着栅栏,常常等到黄昏,才遗憾失意地回去。(郭、造、相与、怅然各1分)(2)中丞从小的时候骑着马入城,来往扫墓和过年的时候到郊外嬉戏游玩所经过的道路,都还可以一一指山。(携策、省墓、岁时、经行各1分)(3)从古至今的人臣的子孙中,年少丧父却能白强不息、有所建树的,正史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延实是在以他们为榜样勉励自己罢了。(

6、蚤、孤、白树、勉各1分)【附】参考译文:昆山治城的护城壕,有人说就是古时候的娄江。但是娄江已经堵塞,把没有水的护城壕当做古时候的江,不一定是对的。吴淞江从太湖的西面而来,向北,好像将要流入县城。在离县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河水蜿蜒曲折,终于向东流入了大海。江将要向南流的时候,向北折流就成了新洋江。在新洋江东面几里,有个地方叫做罗巷村,已经去世的好朋友李中丞的祖先居住在这里,所以他自号为“罗村”。李中丞在外做官二十多年,(他的)小儿子延实,是在江西南昌的官署中出生的。这之后,中丞每次调动官职的时候他总是追随着父亲,到过山东、河南、湖南、湖北一带,从泰山、嵩山、庐山、衡山,到潇水、湘水、洞庭湖中的江

7、洲岛屿,延实没有不熟知的。只是对于罗巷村,出生以来还不知道它。中丞去世以后,延实选择居住在县城的东南门内的金潼港。有一座楼的檐瓦像鸟翅一样翘着,凸显在城门外地曲城之上,它向前俯瞰隍水,向三面遥望,都是吴淞江畔的田野。水塘港口纵横交错,田埂蜿蜒如画,掩映着远近的村落。延实每天在楼中燃香、洒水清扫、读书,并且把这座楼称为“见村”。我偶尔路过这里,延实都为(我)准备饭菜。想起以前和(他的父亲)中丞一起游赏,经常到他以前那座叫做南楼的居所,一起喝酒,讨论文章,时光流逝,一转眼已是二十四年,想不到竞已是生死永隔。今天独自对着他的儿子吃饭,久久地感到悲伤痛惜。城外有一座桥,当年我常和中丞出城,拜访老朋友方

8、思曾,他有时不在,我们一起靠着栅栏,常常等到黄昏,才遗憾失意地回去。现在他们两个人都已去世,而延实的这座“见楼”,就是方思曾以前的居所,我内心怎么能没有触动感慨呢?中丞从小的时候骑着马入城,来往扫墓和过年的时候到郊外嬉戏游玩所经过的道路,都还可以一一指出。孔子年少的时候不知道父亲被埋葬的地方,有出殡时牵引灵柩的人的母亲知道并且告诉了他。我可以做牵引灵柩的那个人的母亲吗延实既然可以不忘记他的先人,好似水思源、木思根般久久不忘根本,以庄重的态度思念故园,以悲伤失落的心情怀念着逝去的父母和祖先。从古至今的大臣的子孙中,年少丧父却能自强不息、有所建树的,正史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延实是在以他们为榜样勉励自

9、己罢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1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

10、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11、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中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高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

12、,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遗:遗留,留给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畜:储备,置办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见:通“现”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句读之不知B予以罪谪居筠州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不拘于时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

13、现代汉语。(12分)(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4分)(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4分)(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4分)10.B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译文:大自然的运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不因为尧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为桀的灭亡而灭亡。用正确的社会政治措施适应它就有吉祥,用错误的社会政治措施违背它就有灾祸。加强农业生产,节约开支,天时就不会使人贫困;衣食充足,按天时变化活动,天时就不会使人

14、生病;遵循自然规律行动没有差错,天时就不会加祸于人。11A“遗”应为“寄、送(信)”的意思。12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提宾的标志;B介词,因为/介词,在;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13(1)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要点:徙、讳、游、相闻)(2)(我)遗憾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要点:恨、用、奇、行)(3)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要点:方、盖、终、焉)【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年少时跟随士大夫读书,年老时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