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巩固习题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275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巩固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巩固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巩固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巩固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巩固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巩固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巩固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芜杂(z) 悼念(dio) 嫉恨(j)B.诽谤(bng) 诅咒(zhu) 卓有成效()C.诽谤(ibng) 寻常(xn) 衷心(zhng)D.肤浅(f) 爱戴(di) 不可估量(ling)解析:A项“悼”读“do”;C项“寻”读“xn”;D项“量”读“ling”。答案:B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_和最受_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_他,_他。A.忌恨诬蔑诅咒诽谤B.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C.忌恨 诬蔑 诽谤

2、诅咒D.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答案:C3.下面各句中都用了“发现”一词,找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C.我们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D.马克思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解析:A、B、C三项中的“发现”为动词;D项中的“发现”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见解”的意思。答案:D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B.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C.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

3、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D.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刻骨铭心。解析:A项“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为宽阔明亮,比喻顿时通达领悟。B项“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C项“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D项“刻骨铭心”,指牢记心底,此处应用“入木三分”,形容批判深刻。答案:D5.填入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_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的程度。B.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C.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得怎么样。D.一个人要能成才,一定要勤奋学习。解析:

4、注意前后句子意思的对应关系。根据后句的“一看二看”意思,应选择“能否”的两可语意;再根据“信心”“毅力”“决心”三个词,应说明“学得怎样”,而不是“学习的程度”。答案:C6.“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方法是()A.反复夸张B.反复讳饰C.反复比拟 D.比喻反复解析:“睡着了”出现两次,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马克思逝世这个事实。“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不直接说“死”,这是讳饰的修辞手法。答案:B剖析精彩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5、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7.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类比,是因为()A.它们在科学上具有同等的价值。B.它们都是划时代的发现。C.它们都是革命性的发现。D.它们对人类进步起了同样的作用。解析:作者在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作用时,着重强调

6、的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因此,是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答案:B8.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这段话里所说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10个字以内。)解析:根据原文里的“即”和后面的冒号可以判定,此问的答题区域为“人们首先发展起来的”这一部分内容,所以只要对其加以概括即可。参考答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9.这段里所说的“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应该是指_。参考答案:从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等等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10.这一段是一个长句,主语是_,谓语是_,宾语是_。“即事实”是_成分;冒号后面的部分是“事实”的成分,这部分是一个多重复句结构,它的第一层

7、应划在_这个关联词的前边。参考答案:马克思发现(了)规律宾语 复指 (解说)因而仔细阅读课文,完成1112题。1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为何不用“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作者不忍说出“停止呼吸”,反映了作者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情。B.因为主语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C.为了突出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D.“停止思想”比“停止呼吸”说法新鲜,给人印象深。解析:这种说法符合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身份。答案:C12.“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样写有何作用,下面哪项分析不正确()A.写出了马克思逝世时安详的神态。

8、B.突出了马克思逝世前还在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C.表达了马克思虽死犹生的伟大精神和人民不相信这个伟人会逝世的沉痛心情。D.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的感情。解析:C项分析无根据。答案:C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在贝多芬墓前的演讲弗朗茨格里尔帕策祖国的艺术和全盛时期的思想那已经消逝的辉煌所剩给我们的全部光辉中灿烂的一半熄灭了。当我们此刻站在这位死者的墓前的时候,我们就代表了整个民族,即全体德意志人民,为之哀痛。虽然德国诗歌的英雄仍然健在祝愿他长命百岁!但是最后一位乐曲大师,一个献身于音乐的人,亨德尔和巴顿,海顿和莫扎特的不朽荣誉的继往开来者去世了。琴弦已断,音

9、乐声渐渐消失,我们站在这里哭泣。 渐渐消失的音乐!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因为他是一位艺术家,他只通过艺术来表现自己。生活折磨深深地伤害了他,就像沉船遇难者抱住海岸,他逃入你的怀抱,噢,你这与真和善同伴的姐妹,痛苦的安慰者,来自天堂的艺术。他紧紧地抓着你,甚至当那扇你经过它来到他身边并和他们交谈的门关上之后,他也不放松。当他双耳失聪而辨不清你的容颜时,他仍始终把你的形象放在心里,当他死的时候,你的形象仍在他的胸中。 他是一位艺术家,有谁能和他相提并论呢?就像巨兽在海里呼啸而过,他飞越了自己的艺术疆域。从鸽子的咕咕叫声到隆隆雷声,从所谓挖空心思地编织顽固不化的艺术手法到令人生畏地把温文尔雅的音乐逐渐

10、变成喜怒无常、咄咄逼人的自然力量,他跨越了一切,掌握了一切。他的后来者不是要继续,而是要开始,因为他的脚步就停止在艺术所停止的地方,阿黛莱德和莱奥诺拉!维多利亚的英雄礼赞!以及庄严的弥撒曲!你们这些三四声部交织而成的瑰宝!暴风雨般的交响曲。“神的美丽火花之欢乐”,你这天鹅之歌!掌管歌曲和弦乐的缪斯!请你们围绕在他的坟墓旁,把桂冠撒在坟墓上。 他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个人。一个具有人这个词的全部意义的人。由于他与世隔绝,于是被说成对世界怀有敌意;由于他逃避感情,于是被说成冷酷无情。啊,谁要是知道自己心肠硬,就不会逃避!正因为感情过于丰富,才逃避感情!如果他逃避世界,那就是因为他充满爱的心灵深处无力

11、抵抗这个世界;如果他逃避世人,那就是他为他们付出了一切却什么回报也没有得到的结果。他是孤独的,因为他找不到知音。但是他一直到死都以常人之心待一切人,以慈父之心待家人,把生命财产献给了整个世界。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这样去世了,他将这样永垂不朽。 而你们,随我送葬到此的你们,忍住你们的悲痛!你们没有失去他,你们赢得了他。正是这扇生命之门在我们身后关闭,他才跃上了通向不朽殿堂之门。毋庸置疑,他与那殿堂门上从古到今的伟人并肩而立,直到永远。因此,你们悲伤而镇定地与他的长眠之地告别,而今后你们的生活中,当他的作品的威力像即将来到的暴风雨一样在你们的心头划过的时候,当你们的眼泪在现在还未出生的一代人中间

12、流淌时,你们就回忆现在这个时刻,心里想:他们埋葬他的时候,我们去送过葬;他去世的时候,我们流过泪。(1987年3月29日)13.首段说贝多芬的逝世,除了直接说这位音乐天才“去世了”之外,还有几处是用婉词(又称“避讳”“讳饰”)表述的?请你把这几处找出来。解析:此题考查辨识能力,只要理解了“婉词”这一概念,就不难作出辨识。参考答案:“熄灭了”“琴弦已断,音乐声渐渐消失”。14.第二段中“他”和“你”分别指代什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意思相近即可。参考答案:“他”指贝多芬,“你”指音乐艺术。贝多芬的肉体与灵魂都是与音乐相契相融的,他的一生与音乐难分难舍,他的一生都是借音乐来表

13、现自己,音乐就是他的一切。15.第三段,演讲者说贝多芬的音乐是“暴风雨般的交响曲”,与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反映出贝多芬音乐的哪种个性?参考答案:“从鸽子的咕咕叫声到隆隆雷声,从所谓挖空心思地编织顽固不化的艺术手法到令人生畏地把温文尔雅的音乐逐渐变成喜怒无常、咄咄逼人的自然力量,他跨越了一切,掌握了一切。”(答“就像巨兽在海里呼啸而过,他飞越了自己的艺术疆域”也可以。)音乐特色:高昂激越,雄浑壮烈。(答出豪放的音乐特色即可。)16.演说者说“孤独”“逃避世界”“逃避感情”,其原因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判断能力,以因推果。参考答案:他孤独,是因为他找不到知音;逃避世界,是因为他充满爱的心

14、灵深处无力抵抗这个世界;逃避感情,是因为感情过于丰富。17.下面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演说者在贝多芬去世的第3天悼念这位天才的音乐家,悼词的基调是悲伤、凝重的,饱含着尊重、敬仰之情。B.悼词歌颂了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建树,揭示了他音乐的个性,还揭示了他的为人与处世,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天才。C.本文善用多种修辞手法,有借代、比喻、拟人、排比等等,使演讲词更形象生动,充分地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D.演讲词的语言既富有激情满怀激情的歌颂多于低沉悲哀的悼念;又很有诗意用形象化的语言议论抒情,真像一首抒情性极强的赞美诗。解析:B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言过其实,原文无据。答案:B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做题。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区,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被评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洪战辉。他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他犯有间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