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_学案1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2587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身工_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包身工_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包身工_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包身工_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包身工_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身工_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身工_学案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身工 学案1悦读主题 聚焦和谐 应用指数:善待陌生人,便是善待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把善意和情感用在陌生人身上是一种浪费,这些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甚至可能是永远不会重逢的,我们对他们好,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只有在毁灭性的灾难来临时,我们才会忘记那些受苦的同胞是陌生人,我们才会有结结实实感同身受的恐惧与痛苦。据说恐惧是最有感染力的一种感受,恐惧激发了我们的同情,只是,当那些时刻来临,虽然我们可以同情,可以施以援手,却已经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了。在旅途中,特别能够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是如此重要。有一年秋天,去轻井泽自助旅行,骑着脚踏车四处晃荡,天黑之后,在森林里迷了路,回不了民宿,又冷又害怕。星星

2、悬在夜空里,一颗颗又亮又大,却无法指引我们的归途。在我们乱闯乱撞半个多小时后,终于遇见一位好心的家庭主妇,她开了庭院的灯,努力为我们指引方向,可惜我们还是不能明白。发现沟通无效之后,她叫我们等一等,索性到车库开出了奔驰车,为我们引路。漆黑的路途中,空无一人,我们跟随着车灯的红光,终于安全回到民宿。日本太太细心地待在车子里,确定我们可以进门之后,才开车离去。不正像是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吗?而我们确实是素昧平生的啊。当我骑着车跟着轿车的灯光,听着冷风在耳边呼啸时,忽然想起几年前,在士林捷运站前,遇见的向我们问路的一家三口日本游客,他们问故宫博物院要从哪里走,我们为他们指出了方向,看着他们往前方去

3、了。上了车之后,我问朋友:“他们要走多久啊?这么热的天,起码四十几分钟吧?说不定还会迷路”话还没说完,朋友已经扭转了方向盘去追他们了。我们把车停在他们身边,请他们上车,表示要送他们去博物院。他们深深鞠躬的样子,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后来,我们用同样的姿势,在轻井泽的夜晚,向领路的日本太太致谢。古老的汉朝有这样两句诗,这其实也是我们一向熟悉的两句话:“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若是能够把普天之下的人都看做是自己的手足兄弟,还会有不相干的陌生人吗?没有陌生人的世界,将是多么温暖与和谐的美好世界。人生其实也是一种更长途的旅行,我们从这里去到哪里,从年少去到年老,从获得变为失去,是一个不断移动、不断更改

4、的历程。善待陌生人,虽然不会立即得到回报,然而,这种善的轮回已经成形,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其中被保护,被带领。又或者,在陌生人彼此扶持、互相帮助的地方,才是天堂。一、人物档案简介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赛金花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评价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二、人物逸事夏衍的两次发奋夏衍在电影导演

5、会议上的讲话中曾说道,他在常识问题上吃过两次亏。“有一次吴晗、翦伯赞在谈明朝朱元璋的故事,我插了一句嘴,大概讲了一句外行话,被吴晗痛损了几句,说:你还当文化部长呢,这一点都不懂!当时我觉得惭愧,并发奋用功:每天抽出一个钟头念二十四史,看资治通鉴。还有一次是我在审查一个出国的京剧时,大概又讲了一句外行话,当时大家没有反应,出来的时候,马彦祥就跟我说:你老兄,对京剧完全是外行,不要乱讲好不好?又说:你乱讲一气,下面不好办。从此以后,我又奋发图强,到旧书店把能买得到的关于中国戏曲发展历史的书都弄来,拼命地看,并向老艺人请教。现在能够懂一点了,后来我也变成京剧爱好者了。”一、字音认读(一)单音字1夏衍

6、(yn)2惺忪(xng)3水门汀(tng)4皮辊(gn) 5蠕动(r) 6籼米(xin)7揩油(ki) 8蹒跚(pn shn) 9谄媚(chn)10足趾(zh) 11船舷(xin) 12骷髅(k)(二)多音字1拗2抹3哄 4轧5屏 6称7栅 8荤二、字形辨识123 45 6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一听天命:完全听从上天的安排。2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3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4三差二错: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5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二)熟语运用根据上面解释和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1一般经济情况相当好的买家会不假思索挑选最高价楼层,算是一种实力的象征。2“

7、第17号台风”纳沙袭击海口,街头的广告牌和景观树被大风搅得横七竖八倒在路上,造成交通拥堵。3外贼内鬼里应外合,多次直入工厂实施盗窃。四、词语辨析1营利盈利辨析“营利”指谋求利润,属主观行为。“盈利”指获得利润,属客观结果。例句房地产公司大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共有9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布年报,累计盈利465.73亿元。2权力权利辨析“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总是和服从联系在一起,在任何社会,都有一定权力,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服从。“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权利”是与“义务”相对而存在的。例句(1)巴勒斯坦

8、高层代表团拟向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转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对和平进程前景看法的信,希望内塔尼亚胡同意举行会谈。(2)昨日,美国非营利机构公平劳工协会(FLA)发布报告称,苹果供应商富士康存在数十桩违反劳工权利的行为。本课考点提炼考点一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章思路考点二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考点三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领读课文一、相关知识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定义: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9、,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应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二、背景链接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

10、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作者夏衍先生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日本工厂,名叫“三井系”,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深入生活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三、主旨领悟包身工作于1

1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之于世,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四、行文脉络精读课文一、阅读第122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1第3段最后两句为什么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提示:这一细节描写表明包身工在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后,早已失去了青春期女孩应有的羞耻感以及做人的

12、尊严,已经变得麻木了。折射出包身工制度的罪恶。2第6段“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提示: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逼迫的可怜。314段和第7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各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提示:第14段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处的狭窄,空气的污浊,第7段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让人对包身工的情况有较完整的认识。4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的

13、思想感情及表达效果。(1)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第12段)(2)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第18段)提示:(1)句中的“慈祥”“佳肴”本是褒义词,在句中转化为贬义了,属于“褒词贬用”,说明老板提供的这些菜叶,对包身工而言已是难得的美食。反衬包身工饮食条件之恶劣;对老板而言,却能从包身工身上榨取到更多的利润。这样,就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老板残酷剥削包身工的愤慨。(2)“抓、摔、踢”三个动

14、作,一个凶似一个,表现了“打杂”的凶恶,突显出他灭绝人性、丧心病狂的心理,也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悲惨。5包身工众多,作者为什么要举“芦柴棒”生病被打的事例?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提示:作者以点带面,深刻地表现了主题。通过“芦柴棒”生病被打一事,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凶残、狠毒,深刻地说明了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无耻勾结,是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二、阅读最后三段,回答下面问题。6“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

15、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提示: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7作者在这几段中做了哪些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提示:(1)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2)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3)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