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学案1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2548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学案1预习与质疑导入语: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一、学习目的: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分析归纳,掌握几个常用古今字、偏义复词,以及“相”、“迎”(“谢”“见”)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3掌握几个常用古今词、偏义复词的意义和用法。二、知识链接:(一)文体及作家作品1文体知识乐府诗乐府:“乐府”,本是汉

2、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2作家、作品徐陵(公元507一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

3、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称为“乐府双璧”。3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

4、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预习检测1为下面句中加框的字注音。(1)槌床便大怒()(2)哽咽不能语()(3)妾有绣腰襦()(4)伶俜萦苦辛()(5)便言多令才()(6)葳蕤自生光()(7)否泰如天地()(8)赍钱三百万(2解释下列句中加框的词(1)会不相从许()(2)何意致不厚()(3)好自相扶将()(4)便言多令才()(5)逆以煎我怀()(6)渠会永无缘()(7)登即相许和()(8)便与府吏要( )3写出加框字的古义和今义可怜体无比汝岂得自由槌床便大怒本自无教训便言多令才府吏见丁宁蹑履相逢迎叶叶相交通多谢后世人3找出通假字并释义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虽与府吏要蒲苇纫如丝

5、府吏见丁宁合葬华山傍4找出词类活用,并释义(1)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槌床便大怒交广市鲑珍千万不复全5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找出偏义复词并释义。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6“相”字的用法“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他”、“它”。会不相从许( )及时相遣归( )还必相

6、迎取( )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 )(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伯乐相马( )无物相之( )第二课时学习目的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合作探究一、整体把握

7、1快速阅读全文。2“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小序”讲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3给课文划分部分。4本诗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以什么为线索?5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除了本课外,请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结尾类似的例子来,体味一下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二、重点领悟1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2分析焦仲卿的人物形象。摧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封建家长有哪些?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于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你能否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并分析他们的作用。(提示:在2.9.13段中找)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