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_学案2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247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了,“不列颠尼亚”_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_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_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_学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了,“不列颠尼亚”_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了,“不列颠尼亚”_学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新闻两篇 学案2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新闻特点,培养阅读和分析新闻作品的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语言特点,总结、筛选、概括新闻信息的方法。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纽约时报前执行主编、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记者。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因撰写 于1960年获 。二、了解背景1别了,“不列颠尼亚”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腐败的清政府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989年英国又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

2、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九十九年。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以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958年,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罗森塔尔被派往波兰工作,他到布热金卡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采访时,已不知有多少记者来过,昔日德国法西斯统治下的大屠场已没有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和煦、明亮的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似乎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然而在这平淡的事实中,他却以

3、独特环境中的见闻感受,发现了平静之下的风暴,感受到罪恶与善良的对立,以情感波澜构成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优秀作品的基调。本文发表于1958年8月31日的纽约时报上。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三、文体知识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也叫消息,它以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 、 、 的特点。新闻一般由 、 、 、 四部分组成。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五个“W”和一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四、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最能引发你情感的语句。2请

4、用自己的话大致复述课文内容。预习自测激情投入、信心百倍地完成自测题,对照答案自纠后,要把重点内容整理到笔记本上。为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停泊 ( ) 湖泊 ( ) 瞩目 ( ) 旗帜 ( )婆娑 ( ) 嬉笑 ( ) 焚烧 ( ) 废墟 ( )窒息 ( ) 撰写 (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汉字。旗 (gn) (zh)敬 ()梦(din)倒 (dio)谢 恐 (b)步 (l) (ch)菊 (kn)求 (do)告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1)当然,最为世人 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瞩目 注目)(2)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在南海的夜幕中。(消逝

5、消失)(3)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菲尔兰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祖宗各种 。(试验 检验)4根据意思在括号中写出文中出现的词语。(1)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2)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学始于疑1新闻的基本写法是怎样的?2我们学习这两则新闻有什么现实意义?3第二则新闻首尾都写到奥利维新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第二则新闻的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集中营本身相比,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

6、力体现在哪里?质疑探究探究点1 精句赏析别了,“不列颠尼亚”文章使用“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标题有哪些含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提示:这里的景物是美好的,为什么却说是“最可怕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还在怒放。提示:运用了什么手法?具有怎样的寓意?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作赏析。精句: 。赏析:探究点2 提炼概括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主要是运用类似于电影

7、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使某些精彩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这几个场景着重写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本新闻有没有写有关奥利维新集中营的新的事件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按照顺序概括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探究点3 鉴赏评价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同时,兼顾历史的问题,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本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奥利维新没有什么新闻1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集中营本身相比,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体现在哪里?2奥利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这一

8、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里?社会价值又在哪里?从这两个角度思考,为其试写一段颁奖词。当堂检测1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一一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D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2怎么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第14段中“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