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3438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1 凯歌进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对应学生用书第145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1“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结果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

2、一汽车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到1956年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轻巧识记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概念阐释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

3、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史料二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

4、,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0.1%以下。史料解读(1)史料一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2)史料二主要是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提示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

5、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提示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史论归纳“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阅读下表

6、信息,据此解读正确的是()工业投资金额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行业比例(%)投资主体比例(%)金额(亿元)重工业85中央81.8481.15轻工业15地方18.2107.3219531957年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A地方政府资源调控能力不足B凸显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C该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D“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C材料中地方的投资比例小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贫困,地方无法进行投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以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故B项错误;通过表格中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可以看出重工业是投资的重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工业发展速度方面的信息

7、,故D项错误。2(2017商丘高三模拟)“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A据材料“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可知,这些地方都是过去工业非常落后的地方,由此可见这种布局有利于使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是否形成完全合理的布

8、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所布局工业的种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故D项错误。3(2017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了24.8%,平均每年递增4.5%。粮食总产量19 505万吨,比1952年的16 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02990072】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故B项错误;农

9、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化道路,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故C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4(2017衡水高三模拟)下图为我国1952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故C项错误;D项不是最主要的意义,故D项

10、错误。考点2 “岁月峥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对应学生用书第146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1成功的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2)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影响:片面追求“多”与“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全国

11、掀起“大跃进”的高潮。(2)“大跃进”运动原因: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时间:1958年。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时间:1958年。内容: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评价: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4)“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易误辨析“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2、都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政策调整(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教材补遗_新中国的城市化问题19501957年,伴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就业,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炼钢铁,“以钢为纲”

13、,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

14、)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4月3日)史料三在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索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从1957年起,“左”倾错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出现。其中“跃增至”一方面说明钢产量超越常规,另一方面也说明钢产量的增幅已经脱离社会实际。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化的特点:扩大公有化、集体化的规模,军事化形式管理,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2)史料三中作者描述了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两个发展趋向: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 考前冲刺方略-专题二  重点知识一周回访 专题二 重点知识一周回访 教师用书【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 考前冲刺方略-专题二 重点知识一周回访 专题二 重点知识一周回访 教师用书
  •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事要有点波澜》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事要有点波澜》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课时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与位移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课时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与位移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4课时  力的合成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4课时 力的合成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4课时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4课时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1课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1课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3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3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2课时 弹力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2课时 弹力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选修3-2 3-4(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五章 交变电流  第1课时 交变电流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选修3-2 3-4(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五章 交变电流 第1课时 交变电流 word版含解析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