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3419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二 第8单元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 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1)外因:西方文化渗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2)内因:政治运动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动。2表现(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流行;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社会习俗时期变化特点戊戌变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

2、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易错提醒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2)表现: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

3、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2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1)原因: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2)表现衣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1987年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社会风尚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轻巧识记“一、二、三、四”归纳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

4、,“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辞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史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史料解读(1)

5、史料一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演变的特点。抓住史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式”“旧式”“传统”等词体会史料内涵。据关键信息可知民国初年北京地区新旧习俗并存的特点。(2)史料二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由“扬气”变为“洋气”,体现了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注意史料第一句话中的时间背景。据关键信息可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西化、“洋气”了。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提示背景: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经济:近代商业的出现与发展;思想文化:西方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响。(2)根据史

6、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提示原因:西方列强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史论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1)西方入侵: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2)经济发展: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3)民主思想: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4)政府推动:中国政府推

7、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2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2)从过程看:与西方侵略相伴始终。有较强的半殖民地色彩,在中西、新旧并存中出现中西合璧。(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仍广泛存在。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7宣城高三调研)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

8、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有意贬损中国人的道德水准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D材料中的乘车规定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不是有意贬损中国人的道德水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乘车规则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习俗也具有讲卫生、讲礼貌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乘车文明规范可知,这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的培养,故D项正确。2(2017山西

9、高三质检)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D婚礼仅是生活习惯的一种体现而已,不能反映其全貌,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是否为自由婚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可知,仅是上海集体婚礼的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可知,集体婚礼体现了一定的政府鼓励行为,故D项正确。3(2017常德高三模拟)1950年5月1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实施,成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该法律的颁布() 【导学号:02990079】A拉开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序幕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C提高了妇女的参政和生产积极性D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C1950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已开始建立,故该法律不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序幕,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标志着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故B项错误;婚姻法保障妇女的权益,从而提高了妇女的参政和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该法律的颁布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无关,故D项错误。4(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调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

11、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之必要。这表明当时()A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C“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D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D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故出现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束缚,与苏联的生活方式无关,故A项错误,D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后,初步实现工业化,物质生活并非短缺,题干强调的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束缚,与经济建设无关,故C项错误。考点2 雨后的春笋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对应学生用书第160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1)铁路

12、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建成唐胥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等铁路建成。“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但公路发展受限。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3)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的垄断。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影响较大。(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2通讯工具的

13、变迁(1)电报: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设在台湾,20世纪初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轻巧识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二、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走向繁荣(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2)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

14、宣传民主科学思想。(3)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4)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5)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日渐丰富。3互联网的兴起(1)时间: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第四媒介”。(3)影响: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易错提醒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点误区(1)各种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并且共同向上发展。(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3)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 近代交通事业的曲折发展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187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数学(文)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 概率与统计 word版含答案【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数学(文)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 概率与统计 word版含答案
  •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数学(文)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三 概率与统计【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数学(文)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三 概率与统计
  •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数学(文)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五 解析几何【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数学(文)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五 解析几何
  • 云南省峨山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云南省峨山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 考前冲刺方略-专题二  重点知识一周回访 专题二 重点知识一周回访 教师用书【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 考前冲刺方略-专题二 重点知识一周回访 专题二 重点知识一周回访 教师用书
  •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事要有点波澜》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事要有点波澜》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4课时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4课时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3课时 摩擦力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3课时 摩擦力 word版含解析
  •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2016-2017高中物理必修一(浙江专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