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325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习目标学考内容考试要求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一、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麻、葛、家蚕丝;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山西、浙江新石器时代遗址)。2商周时期(1)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2)周朝:纺织工与王公、士大夫等并列,称做“国有六职”。3汉代(1)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花色品种多、技艺高(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素纱衣、起绒锦)。(2)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3)纺织技术被唐宋、元明时代

2、沿袭和发展。4唐代(1)唐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2)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6元代(1)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先进织造技术和工具。(2)棉纺织业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7.明代(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2)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概念阐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

3、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二、先进的冶金技术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1)商代: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2)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汉代冶铁技术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从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发展到畜力鼓风,东汉杜诗创造出水排。思维点拨古代中国冶金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1)历史悠久,尤其是青铜器是古代文化的瑰宝。(2)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推动了冶金业的发展。(3)冶铁水平主要体现在三

4、个方面:规模、燃料和工艺。(4)我国冶金技术包括铸铜、冶铁、炼钢三大领域,长期领先于世界。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唐代(1)出现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陶器)(2)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3)越窑青瓷享有盛名(“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君家白碗胜霜雪”)(4)湖南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1)五大名窑: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2)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重点精讲中国古代

5、瓷器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3)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5)官营手工业的推动。主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成就1汉代冶铁业史料问题思考 (1)该机械装置的名称是水排,它创造于何时?其用途是什么?(2)该机械装置的出现有何意义?提示(1)东汉。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行冶铁。(2)提高了冶铁生产效率;从自然通风到人力、畜力鼓风,发展到利用水力等自然力量鼓风,表明我国古代冶铁生产在供风形式上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国冶铁技术的先进。2陶瓷业的发展史料中国水下考古队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

6、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问题思考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推测可能从船中打捞到哪些种类的瓷器?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史料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提示青瓷、白瓷、釉里红。理由:东汉末期已出现青瓷,唐代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用于瓷器装饰。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广受海外欢迎的原因(1)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享誉海外,受到欢迎。(2)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流向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产品的

7、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如瓷器赠品成为和平、友好、吉祥的化身。1(201510月浙江学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答案A解析古罗马时代与中国的汉代大体处于同一时期,除A项外,其他备选项的历史现象均发生于汉代以后,故选A项。2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商代

8、手工业制造水平”,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A是青铜器;B是丝织品;C是牛耕图;D是瓷器,故选A。3(20184月浙江学考)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 B西汉C南北朝 D北宋答案B解析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A、C、D都不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4“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A浙江的青瓷 B四川的白瓷C河南的“唐三彩” D江西的粉彩瓷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君家白碗胜霜雪”表明是白瓷,与青瓷无关,材料信息无“唐三彩”内容体现,粉彩瓷最

9、早出现于清朝,故选B。5(201711月浙江学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选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 B C D答案B解析题目要求反映东西方交流的史实,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和中日之间的往来均不属于“东西方交流”,故答案为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

10、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

11、知识指出其影响。(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2)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民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分析,可从历史悠久、器物种类繁多、工艺先进、远销世界各地几个方面回答,这些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特征;第二小问从手工业对农业、商业的影响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时期制瓷业的特点,主要有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民营

12、手工业者占主导地位等。对点练考点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1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答案B解析从甲骨文可知A属于商朝;B属于新石器时代;C属于商朝;D为汉朝。时间最早的应该是B。2商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图所示青铜器图纹可以反映商代()商代青铜器父癸鼎上的蚕纹A冶铁业的进步 B甲骨文的成熟C兴起了棉纺织业 D已经有了养蚕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青铜器上的蚕纹,可以推断商代已经有了养蚕业,故D项正确。3(201

13、83月稽阳联谊学校联考)丝绸是古代中国的名片。原以为白居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的诗句来形容丝绸的轻盈只不过是艺术夸张。直至下图所示丝织品的出土,证实了诗人对丝绸制品的相关描写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据所学指出图中这一丝绸制品是何时期的代表作()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素纱衣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答案A解析由图画下方的注解“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素纱衣”可判断这一丝绸制品是汉朝的代表作。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史载:唐代官营丝织业“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四曰纱八曰绮”,反映唐代官营丝织业生产()A分工细致 B规模巨大C品种

14、丰富 D供不应求答案C解析“一曰布,二曰绢,三曰,四曰纱八曰绮”表明品种丰富,故C项正确。5“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A玉米 B丝织品C马铃薯 D烟草答案B解析由材料“丝路花雨”可知贸易通道流通的主要商品是丝织品,A、C、D三项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6(2018浙江绿色教育学考评估)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A战国 B汉朝C宋朝 D明朝答案B解析丝绸在汉代远销欧洲,中国有“丝国”之称。7(2018嘉兴模拟)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到汉代,纺织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下列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A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衣B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C定州富人何明远私营纺织作坊的记载D汉代画像砖上的“采桑图”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衣显示了汉代高超的丝织技术,故选A。B、C、D与题意不符。考点2先进的冶金技术8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的时代是指()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两汉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