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470596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4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辽宁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辽宁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辽宁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辽宁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理工学院 (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20152015 届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理工学院 20152015 年年 1212 月月 3030 日日 1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4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7 一、毕业生的规模7 二、毕业生的结构7 (一)毕业生院系分布7 (二)毕业生的基本情况7 三、就业率 8 (一)毕业生总体及各专业就业率分析 8 (二)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分析 8 四、毕业生毕业流向 9 (一)毕业生总体的毕业流向分析 9 五、就业分布 12 (一)毕业生就

2、业单位分析 12 (二)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 13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 14 4 一、认真贯彻落实政策、建立完善就业机制 14 二、建立新型就业指导、开展多元化教育体系 14 三、巩固完善就业基地、创新开拓就业渠道 15 四、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鼓励自主创业 16 2 五、帮扶困难毕业生群体、重视贫困毕业生就业 17 六、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适用型人才 17 七、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基层就业 19 八、人性化就业手续、准确化报送数据 19 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0 十、单位满意、学生认可 20 第三部分:就业相关分析第三部分:就业相关分析 21

3、 一、薪酬状况分析 21 (一)毕业生的薪酬水平 21 (二)不同院系毕业生的薪酬水平 22 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对口度分析 22 (一)总体的就业满意度 22 (二)总体的专业对口度 22 三、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情况 23 (一)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的地区分布 23 (二)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24 (三)来校招聘的重点用人单位分析 24 第四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第四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25 一、就业率的变化趋势 25 二、就业流向的变化趋势 25 3 (一)直接就业与深造的变化趋势 25 (二)各种就业形势的变化趋势 26 三、毕业生薪酬变化趋势 26 第五

4、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第五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27 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27 (一)就业优势专业分析 28 (二)就业劣势专业分析 28 (三)学院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后续计划 29 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30 (一)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 30 (二)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分析 30 三、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反馈 31 4 前前 言言 辽宁理工学院始建于 1999 年,经过 15 年的建设发展, 2014 年 通过教育部对学校办学条件的评审,批准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校名由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更改为辽宁理工学院。 学院位于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的渤海之滨辽宁锦州市,北与 渤海

5、大学校园毗邻。校园占地面积 50.46 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 积 13.89 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校舍美观典雅,教学设备先进, 生活设施齐全。 学院拥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 等 7 个学科门类。现有 28 个本科专业和 13 个专科专业,本科专业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风景园林、物 流工程、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公共 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汉 语言文学、广 播电视学、新闻学、广告学、英语、日语、法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 理、运动训练、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

6、 本科专业。专 科专业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供用电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会计电算 化、旅游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多媒 体技术、社会体育、物流管 理、商务英语。学院将加快学科与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在三到五年内 形成以理工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 多 5 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结构布局。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5940 人,有专任教师 534 人,其中具有 教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245 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 历的教师 328 人。有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青年骨干教师 5 人。聘请多 名外籍教师任教。 学院坚持应

7、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深化改革,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打造品牌专业,为学 生成长成才提供诸多教育平台。 教学上实施“三点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 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实施专业主修能力培养,强化专业 基本功与实践能力的训练;走 “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路,与 辽宁维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维森信息技术学院”;为保 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大 中城市建立 了 120 多家稳固的实习基地和就业指导站。 学院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通过日常管理和 “知行测评”,促进学生完美人格、良好素质的养成。

8、通过丰富多彩 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发挥特长、 锻练能力提供舞台。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 率多年保持在 95%以上,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014 年学院的考研 6 率达到 20.5%,列全 省同类院校第一。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毕业 生 2 万多名,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中央、省市党政机关,高校、电视 台等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工作,已成为单位的 中坚力量。 学院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近三年全院教师主持市 级以上科研项目 143 项, 出版教材、 学术著作 14 部, 发表学术论文 377 篇,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 25 项

9、。 建校以来,学院的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 年在辽宁省同类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名列第一; 2008、 2009 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辽 宁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 年 9 月被评为“辽宁省教育 系统先进集体”。 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 育,为实现新时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7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一、毕业生的规模 辽宁理工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共 1818 名,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 少(2013 届 1870 人) 。对比近三年的数据发现,我校本科毕业生的人 数逐渐趋于稳定在每年

10、 2000 人上下。 二、毕业生的结构二、毕业生的结构 (一)毕业生院系分布(一)毕业生院系分布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分布在 7 个院系,各院系毕业生人数由于我院 在转设为辽宁理工学院后专业结构逐渐调整。其中毕业生人数占比排 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是:管理系、文法系、外语系。2015 届为第一文 法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0.96%;第二管理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0.75%;第三外语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8.82%。 (二)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二)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1 1毕业生的性别分布毕业生的性别分布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中,男生 59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2.73%; 女生 1

11、223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7.27%,总体男女性别比为 1:2.06。 2 2毕业生的培养方式分布毕业生的培养方式分布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培养方式均为非定向。 3 3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 8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来源于 1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分布较广 但不均衡, 其中本地 (辽宁) 生源人数为 1434 人, 所占比重达到 78.88%; 外地生源河南省 69 人,河北省 88 人,内蒙古 32 人,黑龙江省 30 人, 其余省均在 30 人以下。 三三、就业率、就业率 (一)毕业生总体及各专业就业率分析(一)毕业生总体及各专业就业率分析 1 1毕业生

12、总体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析就业率分析 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31 日,我校 2015 届毕业生的本科实际就业 率为 88.67%。 2 2各专业就业率分析各专业就业率分析 2015 届毕业生各专业的就业率高低不等, 其中 35 个专业的就业率 均达到 85%以上。 (二)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分析(二)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分析 1 1男男/ /女毕业生就业率对比分析女毕业生就业率对比分析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中,女生的总体就业率高于男生。各院系男女 生就业率文法系、外语系、女生就业率高于男生,经济贸易系信息技 术系、管理系女生就业率略低于男生。 2 2本本/ /外

13、地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对比分析外地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我校2015届毕业生中, 本地 (辽宁) 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8.82%; 9 外地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2.58%。 3 3少数民族群体的就业率对比分析少数民族群体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学院一直把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就业工作重点,鼓励少数 民族学生发挥民族文化魅力和语言优势,结合专业技能积极把握就业 机会。截止 2015 年 8 月 31 日,我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4%, 略高于学院的平均水平。 四、毕业生毕业流向四、毕业生毕业流向 (一)毕业生总体的毕业流向分析(一)毕业生总体的毕业流向分析 截止到 2015 年 8

14、 月 31 日,根据全校毕业生申报毕业派遣及就业 率的数据,毕业生毕业去向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 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 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和出国出境。 1 1 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划分为国内升学、 出国出境、 单位就业 (签 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划分为国内升学、 出国出境、 单位就业 (签 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形式就业) 、灵活就业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形式就业) 、灵活就业 (自由职业、自主创业) 、未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 、未就业。 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全校 1818 名毕业生中,签订就业协 议 823 人 (45.27%) ; 出国出境 14 人 (0.77%) ; 国内升学 278 (15.29%) ; 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