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图》教学设计香二李丹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470518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雨图》教学设计香二李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下雨图》教学设计香二李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下雨图》教学设计香二李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下雨图》教学设计香二李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下雨图》教学设计香二李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雨图》教学设计香二李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雨图》教学设计香二李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雨图美术教案讲课教师:哈尔滨市香坊第二小学 李丹一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材分析:本课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回忆、讨论生活中下雨的情景,并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和形,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本课导入和新授部分可谓是有趣的“戏雨”,意在激发学生对各种雨景的回忆。在培养他们表现人物动态、组织画面关系的基础上,力争以独特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表现生活美、自然美。同时大量的图片充分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创作素材。学生在雨情雨景中快乐游戏,快乐回忆,快乐创作!一节快乐的课带给同学们不仅是快乐的体验,同时也希望带给他们对生活的丰富的感受,正如艺术大师罗丹的

2、那句话:“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和形,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能力目标:锻炼学生以线,形再现情景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表现力。情意目标: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自然界的美妙变化。德育渗透:通过学生对雨中一些故事的描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争做一名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雨中的情景,感受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美好关系。六教学难点:不同的

3、雨景以及多样的人物表现。七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引入法,讲授法,演示法。八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课题,云朵,雨伞,喷壶,人物教具,风景画,展示板,教学课件。学生用具:硫酸纸,水粉颜料,水粉笔。九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播放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教师提问:通过这段音乐的欣赏,谁能告诉老师这段音乐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和下雨有关。教师:是啊,下雨真好,雨滋润了大地,净化了空气。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雨,亲近一下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创作一幅下雨了的图画。教师:出示课题下雨图2.赏雨析雨:教师:雨娃娃知道我们要画它特别高兴,都让老师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信不信?它呀就躲在这朵乌云后面,还有礼物要送给你呢。

4、 认识雨滴的形状: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雨滴”。教师提问:你们看什么从乌云后面落下来了? “嘀哒”“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雨滴。教师:让我们用小手和老师先来画个雨滴的形状好不好?学生画雨滴的形状: 认识小雨: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滴小雨。教师提问:你们猜雨娃娃是要下大雨还是小雨呀?这么大的乌云,就几丝雨线,是大雨还是小雨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是小雨,因为雨线少,所以像小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小雨的特点:又细又少、还小的点和线就像小雨。 认识大雨: 教师:向学生展示大雨。教师提问:下雨不一定下小雨,你们看大雨来了。这雨大不大呀? “大雨”有话要问你:“看看我的样子和小雨有什

5、么区别?”学生回答:大雨的雨线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大雨的特点:“大雨的雨线又密又多。” 认识风雨: 教师:向学生演示刮风时雨线的特点。教师提问:“有风的时候大雨的雨线还是直的吗?”此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回答。学生回答:雨线是斜的。(设计意图:在这一段教学环节中,我利用教具演示,提问、引导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认识和了解了小雨、大雨及风雨这些雨都有哪些特点。为学生表现生动的画面进行视觉上的铺垫,以利于进一步创作。)3.表演回忆:教师:(课件播放)雷声、雨声。教师提问:这么大的雨,孩子们用什么挡雨?学生回答:用雨伞。(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答既解决了下雨时使用挡雨

6、工具的问题,又引入本阶段的教学。把要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人物打伞时相互有爱的情景和了解动态特征这个内容上来。)教师:接着我顺理成章的拿出雨伞这个教具。教师提问:老师这只有一把伞,如果你来打,你能只顾自己吗?下面老师请两名同学表演共撑一把伞的友爱场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友爱的样子。一会画下雨的时候可能还会用上呢。学生表演:共撑一把伞的有爱样子。(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教学环节,既很好的让学生观察了人物打伞时相互有爱的情景,又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从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进行养成教育。) 教师:利用道具“喷壶”为雨,让学生体验并观察在风雨中他们打伞的姿势跟刚才有什么不同?

7、学生表演:在风雨中打伞。师生总结:顶风冒雨时人是冲着雨斜着拿伞的。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唤起回忆。教师提问:下雨的时候,还记得什么印象特别深的事情吗?如:自然界的变化。 人是怎样躲雨的。 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下雨的时候我和妈妈打一把伞。有的学生说下雨的时候我和妹妹在雨中玩。 还有的学生说下雨的时候天阴沉沉的等等。(设计意图:结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教学过程的情趣性,通过表演回忆生活,感受雨中情景,以及生活中的真情。在教学中,继续利用提问引导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教授学生如何表现雨中的情景、人物的动态,体现 “轻松愉快,活泼民主的美术新课堂教育理念”。)4.名作欣

8、赏:(课件出示图片)教师:雨中每个人都有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地瓜里有个看瓜人搭个小棚子,有个小淘气跑进去避雨了,这是著名画家韩羽画的听雨图。画家简单的几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悠闲的雨景,寥寥几笔瓜叶,就仿佛让我们看见了碧绿的瓜田,细密的雨线仿佛让我们听到了雨打在叶子上的声音。(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名作,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生活,艺术也可以表达美妙的情感。教师引导孩子从一个农民娃娃的角度赏雨,孩子们不仅感到了画面中令农民伯伯舒心顺意的雨,还感受到雨中大自然耐人寻味的美丽。当孩子们沉浸在其中时,教师又及时将孩子们拉回到他们熟悉的城市雨景中。)5.下雨的图片和学生作品欣赏:(课件出示图片)教师

9、:下雨了咱们的身边又会是什么雨景呢? 欣赏表现雨中情景的图片。雨中的马路, 雨中的行人。雨中有麻烦,也有温情和欢乐。生活中这一幅幅生动有趣的雨景都可以变成一幅好的下雨图呢。 欣赏学生范画,看看小朋友和小动物是怎样躲雨的。 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张画,觉得它什么地方画的好?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小朋友坐龙船的那幅画,雨中的小朋友样子很开心。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两只小熊用木盆挡雨的那幅画,它们的样子很可爱,而且还很有爱的样子。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小朋友在雨中打伞的那幅画,这幅画中的景色很全,还有远处的汽车。(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发回忆与想象,观察不同的雨景,感受雨中的亲情、友情,逐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10、6.教学示范:雨中的妈妈和孩子。工具方法介绍和演示:教师: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简单的方法,快速的画出雨中的人物。介绍工具: 这张透明纸叫硫酸纸,小板刷可以画很大的形状,用之前刮一刮水。边范画边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用手一按就能出现很大的形状。把笔横着用,线就变宽了,把笔立起来,用线就变窄了。可以用水彩笔给他们画上五官。(范画):人物画。(出示教具):妈妈和孩子在雨中享受着清凉。 人物动态展示:教师:雨中什么人物动态都有呢!有在雨中快乐奔跑的小女孩。(出示教具)还有个小淘气,她可爱雨了。伸着手就是接小雨。抬起腿还能汤水呢。有正面的还能画个背面的呢。(出示教具) 示范各种雨的画法:教师提问:雨中的人物都

11、有了,天上还缺点什么呢?要是让你画,你想画什么雨?学生回答:有的说画大雨,有的说画小雨。教师提问:大雨的样子是多还是少?学生回答:多。教师:(示范大雨的画法)伞下不画雨,雨伞上溅起水花,雨点打在地上泛起的圈圈。教师提问:小雨是多还是少?学生回答:少。教师:(示范小雨的画法)要是我就画风雨。教师提问:风雨的雨线是直的还是斜的?学生回答:是斜的。教师:(示范风雨的画法)风要是大,没准还会把妈妈的雨伞吹飞了呢! 示范构图方法:教师:雨中这么多人物怎么画呢?边分割黑板上的雨景边介绍可以竖着画,人物画中间;也可以横着画,大胆表现你心中所想。教师:除了画雨中的人物,我们还可以画雨中的风景。(出示范画):风

12、景画。.画雨中的哪些景色?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画下雨,你会画雨中的什么呢?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我想画雨中的花和草,有的学生说我想画雨中的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想画雨中的人物等等。(设计意图:通过艺术示范解决人物动态的难点。)7.学生创作:教师:请同学们通过观察与回忆表现一幅生动有趣的雨景。要求:可以画看到的、想到的雨中的人物、动物,风景,也可以画下雨时的心情和感受。学生进行绘画:8.作业展示、评比:教师:请画好的同学把作品贴于展示板上。.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成功之处。.还可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学生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检验美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画面的分析鉴赏能力。)9.课堂小结:教师: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可以通过我们的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与尝试,就可以画出我们想画的一切。(设计意图:激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创作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