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61455066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张建秋 李书可审核人:裴芳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

2、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 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 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 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 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 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 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

3、,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 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 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 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 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 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 于故事本

4、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 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 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 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 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2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 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

5、不 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 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 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 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 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 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 加工后的游历

6、见闻。C17 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 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 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 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 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 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

7、的附加意味。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 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 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 时 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

8、展, 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父亲智利 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萨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他披着一 件大红斗篷,脚蹬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 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他想向哨兵打 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警卫班长!”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 老头儿说:“我儿子在吗?”班长笑了起来。“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埃尔萨巴塔,先生。” “我不

9、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 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 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 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 停地喘着气。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炖鸡吃!炖鸡吃!” 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

10、,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 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我都五年没见他了!他不愿意回村里去” 一个卫兵去叫中尉。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 报告道:“有人找您我的中尉。”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他仰起头, 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卫兵又主动解释说:“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

11、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 着一个篮子”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行啦您走吧!”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中尉 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 来。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有人找您,我的中尉!是一个乡下老头子他说 他是您父亲”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滚吧!我 就来。”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 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

12、亲越来越心神不宁。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听到脚 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 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有人找 您说是您的父亲。”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 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立正!”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

13、,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音 叫道:“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 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 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嘛到这来看我我有军务在身不能出去。”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

14、们给他一块”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小说背景设置在兵营,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警卫班长、哨兵、号手等军人形象, 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B. 儿子一再拒绝与父亲见面,直到军官来找他时,才迫不得已去警卫团,这是因为他 虚荣心作祟,不想让同僚知道他的出身,以免影响前途。C. 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 虑,我们读者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这是小说的价值所在。D. 小说地域特征鲜明,尤其是父亲外貌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 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

15、。5小说主人公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6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有较大篇幅是在写儿子,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 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这种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的属性,是投资者追求的目 标。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其中,估值超 过 100 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 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当 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 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材料二:(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2018 年 3 月 23 日,科技部发布了 2017 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 164 家,与 2016 年相比增加了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