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5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48315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5张)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5张)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5张)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5张)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5张)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5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95张)(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叹兰芝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冰冷的指头一次次地掀起边角翻卷的书页,喑哑的喉咙一遍遍地吟哦凄丽苦涩的诗句,缠绵、哀婉的悲歌穿越千年的时空,盘旋在心头,纠合成永远的结,永远的痛。 总是遗憾,何占豪、陈钢写出了千古绝唱梁祝,怎么就没人写一曲孔雀东南飞呢?也许永远也不会有了,痛到极点只有无言。 美貌的女子不难求,从一而终也都能算是“忠诚”吧,兰芝给人的最大震撼不是这些,而是她的自尊自重,这也是她悲剧的根源。,在焦家的两三年里,兰芝得到了爱,却付出了人格和尊严!兰芝不是一般的弃妇,她是自请回家,她不能被人扫地出门,她要保住自己最后的一丝尊严;兰芝也没有哭哭啼啼地回家,她精心

2、地打扮,袅袅地移步,她要把自己最美的姿容留给自己最爱的人;兰芝更没有恼羞成怒,她礼节周到地辞别焦母,不卑不亢地回复焦母,真诚恳切地嘱托小姑。兰芝艰难地找回了尊严。为此,她失去了一切。,兰芝知道,这一去,再无重逢之日;兰芝也知道,兄长不会答应她在娘家为焦仲卿孤守一生;兰芝更知道,自己的路只剩一条她不怕这一刻,她甚至盼望着这一刻,但她要精心选择这一刻,她要让这一刻流光溢彩,要让这一刻在那一片昏暗的天空上写下自己的尊严。 兰芝去了,她去得清高,去得惨烈,去得尊严。 兰芝的死,终于惊醒了世人。“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耳边仿佛传来小提琴化蝶,不,不是化蝶,化蝶是凄美的,流畅圆润的小提琴完美地演绎出

3、了历经磨难后的超脱;兰芝墓上的鸳鸯却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那不是凄美,是凄惨,是谁也谱写不出的痛。,一、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世间难同席,黄泉为夫妻 本诗歌所述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刘兰芝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4、”,二人双双殉情。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二、背景探寻,乐府诗 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三、文体知识,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

5、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通“韧”,柔韧,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可爱,值得怜悯与同情,无论如何,再三叮嘱,来送信的使者,这里指媒人,寄来的书信,处理,安排,对犯错的人做出惩罚,自作主张,不受拘束和限制,吉利,方便,教养,从失败中取得知识,迎接,奉承、拍马,在一起过日子,在一起做事,做官的人,太监,

6、多多劝告,多多感谢,麻烦,多而杂乱,交错相通,各种运输往来、邮电通讯事业的总称,偏在“姥”,婆婆的意思,偏在“作”,劳作的意思,偏在“兄”,哥哥的意思,偏在“母”,母亲的意思,偏在“兄”,哥哥的意思,偏在“马”,因为牛不会嘶,动词,见面,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介词,被,动词,召见,动词,拜见,名词,见解,通“现”,出现,副词,刚才,动词,按照,动词,出嫁,到去,副词,恰好,副词,本来,而且,还是,代词,其,副词,亲自,助词,无义,动词,谢绝,动词,辞别,动词,劝告,动词,辞谢,动词,道谢,动词,谢罪,动词,凋谢,副词,互相,名词,相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指代兰

7、芝,可译作“我”,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指代兰芝,可译作“你”,指代仲卿,可译为“他”,指代媒人,可译作“她”,指代媒人,可译作“你”,介词,被,动词,做,作为,成为,动词,作,写,动词,做,介词,替,给,动词,算,算作,介词,为了,向东南,用手巾,一天天地,拍,敲击,做官,使受煎熬,保全,使荣华富贵,以为吉利,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一、合作探究 1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子面前才“泪落连珠子”? 答:_ _ 答案 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她是要把自己最美好

8、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另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诗里写她打扮时“事事四五通”,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兰芝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2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结尾夫妻化鸟的情节该如何来理解? 答:_ _ 答案 诗的开头这一句采用民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此诗开头也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将全诗笼罩在悲剧的气氛之中。,这一情节采用了浪漫主

9、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孔雀美禽遥相呼应,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这与我国民间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的传说一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的婚姻的向往。 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3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 答:_ _ 答案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

10、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

11、,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同时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面对兄长

12、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4这首诗的许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也显得非常紧凑。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 答:_ _ 答案 故事一开头兰芝向仲卿自陈时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七为君妇”,她被遣回娘家,刘母大感震惊,说道:“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七遣汝嫁”这样不避重复地再次用一串铺排句,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后来写兰芝做嫁衣时,这样写道:“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了她心灵手巧,照应了“十四学裁衣”一句。 故事开头仲卿向焦母求情时,焦

13、母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结尾处仲卿自尽前拜别焦母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兰芝离开焦家时,诗里不厌其烦且用充满赞叹的口气描绘她的装扮、容颜、体态,这为下文兰芝回到娘家后,官宦人家纷纷来求亲作了铺垫。,仲卿送兰芝回家,两人作别时,兰芝说:“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后来仲卿误以为兰芝攀高枝时重提誓言,说:“磐石方且厚,便作旦夕间。”,5焦仲卿在焦母面前唯唯诺诺,不敢抗争,最后只能自挂东南枝,那么,在焦仲卿身上到底有没有反抗精神? 我的观点:_ _ _ _,观点一:让刘兰芝暂时回娘家,对于焦仲卿来说,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他希望

14、婆媳分开一段时间缓和一下矛盾,至于刘兰芝回家后被迫改嫁,那是封建势力进一步压迫的结果,实在不能由焦仲卿来负责任。可见,焦仲卿始终没有屈从母亲而休掉刘兰芝的想法,他让刘兰芝回家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种斗争策略,而不是向封建势力屈服、投降。,观点二: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当他与刘兰芝团圆的希望完全破灭以后,“自挂东南枝”,以生命殉爱情,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压迫的无比悲愤和以死抗争的巨大勇气,是放射着灿烂光辉的反抗行动。虽然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但他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忠于爱情,最后自缢于庭树。跟兰芝一样,焦仲卿是充满叛逆精神的。,主旨探微 本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1追求自由爱情 兰芝、仲卿为追求婚姻爱情自由而死,实质上是他们为追求生命自由、维护生命尊严。如果仲卿、兰芝屈从焦母、刘兄的安排,就等于屈从于强权的支配,结果就不只是放弃了婚姻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