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51250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1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卷命题人: 姚岚 审核人:_本试卷分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2、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2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喜爱鲁武公少子并强立他为嗣君,鲁人不从王命,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表明()A周宣王带头破坏分封制度B维护周政治的宗法制瓦解C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废立D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3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这说明战国时期()A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B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

3、C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D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4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5秦始皇始置,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以监察、执法为主要执掌,位上卿。此官职应该是()A丞相B太尉 C御史大夫D郡守6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

4、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 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 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7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到宫中奏事,他所讲的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之人一下子提拔到年俸二千石的高位。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A汉武帝设立刺史牵制丞相 B相权膨胀,威胁皇权C丞相权力大大超过了皇帝 D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8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A开发江南地区 B加强控制地方 C强化君主权威 D顺应民族融合9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

5、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材料中的后者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D议政王大臣会议10唐御史中丞薛存诚查获僧人鉴虚犯法,当处死刑。权臣要官轮番在皇帝面前保护并解救鉴虚,皇帝宣旨将其释放,但薛存诚不执行旨意,依法予以处决。这事件说明当时()A中央机构运行不畅 B君权受到监察制约C朝野普遍信仰佛教 D宽仁为法慎行刑狱11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 年一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据此

6、推断()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12北宋时期的官制有一些重要特点,如重复设官(三司使、通判等)、官职分离(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与官名不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C分散官员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13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的官民比例约为1:2460,宋朝皇祐前则约为1:929。唐宋官民比例的变化()A说明官员定额渐趋正常B表明宋代官僚机构庞大C推动科举制度不断完善D反映唐代政府效率低下14表1 学校名称 朝代 入学资格 国子学 唐朝 三品以上官员子孙 宋朝 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 太学 唐朝 五品以上官员

7、子孙 宋朝 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 四门学 唐朝 七品以上官員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 宋制 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 表1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据此可知,宋代()A考试规模增加 B教育水平下降C招生范围扩大 D官员人数提高15“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 B与都省相互制衡C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D受到都省的节制16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颁布的御制大明律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得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装扮者同罪。这说明()A乐

8、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B政府实行严格的文化控制C戏剧的表现形式受到限制D法律已覆盖社会各个层面17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指边疆官职)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入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A促进了土司阶层对国家的认同感B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C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18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

9、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19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2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 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D君主专制被推翻2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

10、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顾炎武所说的 这一“良法”指的是()A先秦的分封制 B汉代的刺史制C隋唐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2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 D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23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

11、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 B中国古代信仰的多样性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D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24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二、综合题(第25题24分,第26题28

12、分,共52分)25(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

13、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1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6分) 26.(28分)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