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课件: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第二课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49578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47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课件: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第二课时 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课件: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第二课时 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课件: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第二课时 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课件: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第二课时 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课件: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第二课时 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课件: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第二课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课件: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 第二课时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 主观题对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问题的考查,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一、主观题对当代国际社会的考查,二、主观题对我国外交问题的考查,内容索引,主观题对当代国际社会的考查,一,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国际社会开展合作的原因或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命题视角,(2016全国乙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

2、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高考典例,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解题思路,题型技法 “为什么能”类主观题 这是近年来常见的归因论证类问题,设问形式为“为什么能够”“分析的有利条件”

3、等,或在“分析合理性”中涉及。 回答此类试题,可以遵循“三步走”原则: 第一步,从主观因素(内因)角度,即从主体的性质、职能、地位上入手,说明该主体(人或物)有此能力。如果材料中给出了该主体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则应该分析这些具体做法所起的作用。,第二步,从客观因素(外因)角度,即从能让此主体(人或物)发挥作用的条件上入手,说明为什么能将可能性变成现实,包括客观环境(如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机遇等)、客观规律(如符合价值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等)、制度保障(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障)等。 第三步,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联系起来,找到其中的对应与关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一

4、带一路”的构想与实践、亚投行的倡议与组建、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的设立,到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会议、厦门金砖会议的召开,处处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担当,中国提出了“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出并实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战略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榜样,为全球治理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当今世界,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化遭遇波折,热点应用,的情况下,中国庄严承诺:将坚定不移地做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5、,也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力所能及地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与全球治理,建设性参与解决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挑战,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和赞誉,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概括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特征,并分析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为什么能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答案 (1)特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性增长、负责任。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

6、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顺应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倡导构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全球治理中赢得国际社会依赖,增强互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为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贡献中国智慧力量。,答案,主观题对我国外交问题的考查,二,1.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2.结合材料与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国际社会做某事的原因或意义。 3.结合材料与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

7、识,分析我国在国际社会应该怎样做某事。,命题视角,(2017全国,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高考典例,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

8、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题思路,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为什么做某事和如何做好某事? 1.为什么做某事 (1)必要性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 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模板构建,(2)意义 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

9、对世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如何做好某事 (1)国际义务角度: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国际竞争角度: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3)国际形势角度: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国际关系角度: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

10、展友好合作。 (5)外交政策角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中非关系承前启后、全面发展的重要年份。中非合作共赢的新春天已经到来。 2018年1月121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访卢旺达、安哥拉、加蓬、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4国,延续着中国外长连续28年新年首访非洲的优良传统。此访不但表明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发展中非友好关系、加强中非团结合作,而且表明中方不论非洲国家贫弱大小,不管是内陆国还是沿海国甚或是岛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热点应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中国举行。这是一次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历史性盛会,在检

11、阅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落实情况的同时,峰会出台的新举措必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年议程”的有效对接,继续推动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并说明中国如何进一步推动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答案,答案 (1)为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非存在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如何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增强双方战略互信的关系,努力构建互利双赢的中非关系。自觉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尊重非洲各国的基本权利。积极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并正确处理合作中的竞争、冲突,既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又兼顾非洲各国的合理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