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3 哈姆莱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48468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3 哈姆莱特 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3 哈姆莱特 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3 哈姆莱特 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3 哈姆莱特 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3 哈姆莱特 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3 哈姆莱特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3 哈姆莱特 (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哈姆莱特,王子复仇惊天悲剧撼人心, 莎翁作剧盖世才华震寰宇。,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19世纪对哈姆莱特的批评占主导地位的是浪漫派批评家,他们笔下的哈姆莱特也带有十足的浪漫派的气质,耽于幻想,回避现实,对行动不感兴趣,沉溺于自己心造的世界,是一个忧郁感伤、多愁善感、生性软弱的知识分子。他们也认识到这些是哈姆莱特的缺点,但对这些缺点,他们欣赏和陶醉,甚至拿哈姆莱特来比附自己,说自己就是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就是他们每一个人。 当然,说自己就是哈姆莱特的不只浪漫派。19世纪进步的作家、批评家也从哈姆莱特身上找到

2、了理性的、理想的、革命的力量,因此认为哈姆莱特和自己志同道合,或者就是自己的化身。,德国诗人海涅说,“我们认识这个哈姆莱特,好像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面孔,我们经常在镜子里看到他”,并说看到的“正是我们自己的相貌”。 屠格涅夫认为任何人都会同情哈姆莱特的原因是:“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哈姆莱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点。”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几乎把哈姆莱特从个人扩大到全人类,他说哈姆莱特“是伟大的,深刻的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法国文豪雨果也持相同的看法:“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

3、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国伟大的 和诗人。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20岁 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 导演、编剧。莎士比亚勤奋好学,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 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 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四大悲剧” 、 、 、 ,经典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答案:英 戏剧家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

4、克白,2.写作背景,哈姆莱特这部悲剧的基本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这个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编写的丹麦史中。16世纪80年代,先后有法国、英国的剧作家据此以中世纪式的复仇为主题改编成戏剧。1601年,莎士比亚根据这些材料,并把英国当时的现实注入到12世纪丹麦王子的故事中,用人文主义观点,把一个单纯为父报仇的故事,改编成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悲剧。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3.备用知识,(1)哈姆莱特剧情梗概

5、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郁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要除掉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

6、亲却劝说哈姆莱特要忍让,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自己的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奸王克劳狄斯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时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克劳狄斯也被刺死。哈姆莱特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以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

7、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2)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出现的一种新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基本内容。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使人觉醒,使人们把关注重点由来世转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崇尚科学实验的精神。,基础积累,1.辨字注音 (1)单音字,(2)多音字,答案:(2)bo/b/ p ch /sh ch/ x s /xi/ xi chi/ch/ch /

8、c mn/mn,答案:(1)脚镣/潦草/燎原 (2)枭雄/凫水/袅袅 (3)篡夺/编纂/珠算 (4)漕运/食槽/糟糕 (5)繁文缛节/被褥/溽暑 (6)裁判员/栽培/载重 (7)揩干/楷书 (8)战栗/粟米,2.辨形组词,答案:(1)指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2)比喻拾取别人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3)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自不量力。 (4)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3.成语梳理 (1)繁文缛节: (2)拾人牙慧: (3)不自量力: (4)当之无愧:,答案:(5)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上当,或

9、掉入别人圈套中。 (6)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7)一个时期内最突出,没有可与相比的。,(5)自投罗网: (6)翻云覆雨: (7)一时无两:,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理解作品内容】本文节选的部分具有激烈的戏剧冲突,试归纳冲突的类型,并分析其具体表现。,参考答案:,重点突破,2.【对应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内涵】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段,情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说说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参考答案:在这个片段中,在场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

10、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候爱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做了诚恳的表白,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展。 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克劳狄斯迫不及待要致哈姆莱特于死地,在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取胜后,他就用一杯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哈姆莱特谢绝了他这种伪装的善意,而乔特鲁德或许是想缓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关系,也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

11、这杯酒有问题,因此她不听劝阻地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这杯酒。 在克劳狄斯的压力下,雷欧提斯终于向哈姆莱特发起攻击,以剑尖上染有剧毒的利剑刺中了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夺过他的剑也刺中了他。临死前,雷欧提斯后悔自己不该参与克劳狄斯的诡计,向众人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机会杀死克劳狄斯,为父亲复仇。,写出情节的波澜 写出情节的波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巧设悬念 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的特点是把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推向关键时刻时却故意岔开,不作交代,或说出一个奇怪现象却不透露原因,将读者推向一个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中

12、。 (2)前伏后应 前伏后应这种技法的特点是先设置一个貌似无特别意义的情节(多是小的、细微的情节),让观众漫不经心地看过,并不觉察,而到后面,当情节有了重大或奇异的突变时,才感到前面情节已有过铺垫或暗示。它能使所叙述的事情既不致失枝脱节,又不会平板直露。,高考小贴士,(3)蓄势突转 突转指的是情节的突然转变,是在铺垫、烘托,多方萦回迂曲的蓄势基础上,造成一种一触即发的情境,然后笔锋一转,形成情节的曲折。这种反常的转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为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转为逆境。突转因为完全出乎意料,容易引起读者的惊奇,从而产生“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般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3.【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结

13、构、主要表现手法】本文节选的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悬念: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好处:每一个悬念都围绕着克劳狄斯的毒计能否得逞和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参考答案: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

14、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奥斯里克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质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4.【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关于哈姆莱特这一角色,争议最多的是他迟迟不行动起来为父亲报仇的原因。你认为造成哈姆莱特行动迟缓的原因是什么?,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英国诗人和

15、评论家柯勒律治在莎士比亚和其他戏剧家的讲演和注释一书里说:“莎士比亚将这一角色放在必须当机立断、马上行动的环境里。哈姆莱特勇敢,对于死无所谓;但是他由于敏感而动摇,因为多思而拖延,在努力下决心的过程中失掉了马上行动的能力。”也就是说,他的感官与思考器官之间失掉了平衡,想得太多了,从而失掉了采取行动的力量。,思路提示二:哈姆莱特的思想感情与引起它们的客观事物不相称,感情超过了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不足以引起这样强烈的或这类的感情。哈姆莱特有一种将问题抽象化的能力,他在头脑中创造了一个根据他的想象而形成的世界,而他自己又将它当作真实的世界。这种抽象化倾向,以及其他种种,乃是他拖延不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 思路提示三: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发现他面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弑君篡位的问题,可以一刀将他叔父杀死了事。问题太复杂,太可怕了,他感到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哈姆莱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比别人看得更远,认识更为深刻。他的拖延并非由于想得太多,而是因为他看到了他的任务的复杂性。整顿乾坤一事使他犹豫起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缺乏处理这样的大事的胆识与能力,他踌躇了,以致造成了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