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4单元 专题演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47822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4单元 专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4单元 专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4单元 专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4单元 专题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4单元 专题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4单元 专题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4单元 专题演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江西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B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D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意思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故选C项。答案:C2(2016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解析:题干列举了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和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的奋起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排除A项;晚清政府的改革表现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排除C项;近代的民主革命表现在辛亥革命等,排除D项。答案:B3(2016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

3、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解析:根据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可以得出不是黄海海战,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日本侵华时期,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的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4(2017甘肃兰州高一检测)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千,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

4、了()A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B彻底的反封建思想C绝对平均主义思想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解析: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这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体现圣库制度具有空想色彩的绝对平均主义,故选C项。答案:C5(2017江西上饶高一检测)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解析: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

5、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而是因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因而投入革命。由此可见,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答案:D6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由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可知,启导了人们的觉悟,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青年

6、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B项说法错误,应是工人起的主导作用。答案:C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解析:中共一大规定中共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故A项正确;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与中共一大无关,故B项错误;1927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中共一大无关,故C项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

7、召开,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与中共一大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B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C坚持“城市中心论”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解析: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没有组织武装进行有效抵抗,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时期。C项八七会议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错误,排除。D项是在国民

8、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时,时间不符,排除。故答案选B项。答案:B9(2017广西南宁高一检测)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A城市中心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统一战线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反映了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B项。答案:B10一位著名的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

9、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解析:秋收起义不能体现战略转移,故A项错误;井冈山会师只是开辟了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伟大传奇”不符,故C项错误;红军长征的胜利体现了战略转移,和“伟大传奇”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1“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解析:试通

10、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战平型关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林彪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进行了浴血奋战,所以这段歌词描述的只能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答案:C12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B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当时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故选C项。A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12、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做了怎样的努力?(10分)(3)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8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问,结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回答。第(2)问,结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回答。第(3)问,从三个阶级探索真理的内容、依靠的革命力量、结果方面回答。答案:(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分)(2)努力

13、: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0分)(3)特点: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8分)14(2017黑龙江哈尔滨高一考试)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14、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原因是什么? (8分)(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4分)(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8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个“原因”可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信息中得出这

15、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有关。第二个“原因”的解答则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角度来答。第(2)问从诗歌给出的时间“1928年”、作者“毛泽东”、地点“井冈山”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条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第(3)问从诗歌的题目“毛泽东七律长征”可知,该诗歌描写的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一问,迁移红军长征的原因即可,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角度来答。“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答案:(1)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8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4分)(3)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