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利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9654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亳州利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亳州利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亳州利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亳州利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亳州利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亳州利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亳州利辛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考生注意:l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5,选修先秦诸子透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过去数十年关于文明兴起的讨论很多,但近年来关于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这一问题也贏得了较多关注。常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气候论)是寻找气候变化与复杂社会系统剧变之间的时空对应联系,将环境恶化作为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另一种方法(应变论)强调人类应对压力的应变能力,将社会看作一套机制,具有处理外部挑战的内在能力。认为社会变化是间断发生的,社会缓慢积累的过程会不时被突如其来的

2、压力打断,并导致社会系统的重组。后一种见解颇受支持,很多案例研究表明,社会常常修正其行为,以应对眼前的危机,但很有可能的是,那些用来应对不断发生的短期危机的方法,可能并不能解决某些长期且严重的问题。我们相信,对于认识过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两种方法都有价值。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也需要估量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这些应对策略成败皆有可能。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也发生过多起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件,例如红山文化、良诸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突然表现为区域范围内考古物质文化的消失,人口骤降,而原因常常归结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多起环境恶化事件,但并未导致崩溃的发生。例

3、如二里头国家,是在气候波动期成为一个区域强权的,而这时候很多地方的人口在减少。二里头的兴起是应变理论很好的一个例证。首先,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在嵩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这个选址策略能够抵御大规模的洪水,而很多低海拔地区的新石器聚落很可能正是被洪水摧毁的,特別是长江流城。其次,黄河中游的农业流行种植多种作物,包括粟、大豆、水稻、小麦等,这比其他地区种植水稻的单一农业体系更容易维持社会生存,一个政权采取多种农业形式也有助于规避作物歉收的风险。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模式的分析结果,伊洛河流城二里头文化的人口,达到最大承载量的78%,超过了最佳比率。二里头人比以往生产更多的食物,但使用的仍然是之前龙山晚期

4、的那些农业技术。二里头国家的统治者似乎有办法让更多的人更加努力地劳作。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环境剧变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通过足够丰富的考古资料,通过多学料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8000多年以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上地上的诸多小村落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义中国。(摘编自陈星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去数十年都只是在讨论文

5、明兴起的问题,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B气候论和应变论既是研究文明兴起的方法,也是研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常用方法。C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诸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衰败是环境恶化造成的。D中国文明形成是一个长期、坎坷、复杂多样的过程,是由诸多小村落步步转变而来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气候论和应变论两个角度,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的问题。B文章将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例进行对比,为应变理论提供了例证。C文章分析了二里头文明经受环境恶化考验的原因,证实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的重要性。D文章先阐述了两种研究方法,然后举例分析论证,最

6、后指向了对中国文明形成的看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应变论”将社会看作一套机制,认为社会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来应对眼前的危机。B二里头国家因处在嵩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从而避免了被洪水摧歉收的风险。C二里头国家在气候波动期成为区域强权是因为作物种植的多样性规避了歉收的风险。D虽然我们难以彻底了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通过努力可以更清晰地认识社会进步的过程。(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沉郁岳阳楼刘醒龙记不清楚上岳阳楼几回了。想来却奇怪,每遇楼上道道飞檐、盔顶和楹柱,总会生出初临之感。远眺洞庭碧水长天,空怀沧溟辽阔无际。其实

7、,天下各处名楼,都隐匿着各自沧桑的源起,如同人,都对应着不同的命达。岁月倥偬,时光如尘,多数来历亦真亦幻,却归于一统。或位列神话仙班,成藏于人云亦云。岳阳楼也无法僭越这种宿命。建造年代已无可考,建楼者更是无从谈起。不过,后世重修者大多为当朝历代精英,早已彪炳典册,有迹可寻。至于那建构一梁一栋的工匠,啸聚于精英们的盛名之下,只能成为历史无尽的猜度、疑问,等同虚无。就像身边的洞庭,人只注目湖水的浩渺博大,谁还在意那一点一滴呢?历史的不公正,于此可窥全貌。此为题外话。溯至三国,史载首修岳阳楼者,是东吴大将鲁肃。鲁肃为人豪侠,谋勇于当时乱世中卓尔不群。早在诸葛亮初出茅庐前七年,就曾预言天下必将三分。他

8、在当时叫巴丘的岳阳地界上大兴土木,修缮当时未曾得名岳阳楼的城楼,并不出自文化考量,只因战事所前,用以检阅和训练水军。于是,岳阳楼的前身,不图享乐以博美人眷顾而奢靡,也不为王权折腰而浮华。这楼,其沉郁之气,因与战争如孪生兄弟般同时降世,就如此钦定下来了。时过五百年左右,至公元716年,岳阳楼等来真正懂它的人,没落权贵、被贬中书令张说。比之鲁肃,张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小很多,但在武则天主政期,张说却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从现今留存下来的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中的“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就可管窥张说并非浪得虚名。张说被贬,祸起仗义执言,不做伪证,敢于当朝顶撞武氏内宠。好在历史总在阴错阳差间,会留下些许幸

9、事,“伪证案”给岳阳楼带来重生。谪守岳阳的张说,开始了扩改鲁肃阅军楼的宏大工程。先名旧楼为“南楼”,后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整日里与文人雅士们在楼上饮酒作诗,赏湖观景。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被贬谪的朝延命官,一个失败的男人,在洞庭湖上,面对被雨打风吹五个世纪的一座残楼,面对被惊涛骇浪灌洗拍打了五百年的一座老楼,修葺整改岳阳楼如风凰湿槃重生之时,不以沉郁为底色的檁木加入打磨、构架,难道会为那道道飞檐、盔顶和廊柱,抹上层层浮光?“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湖与楼的相得益彰,如老友故旧,端坐于云谲波诡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经年交谈,以心换心。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内涵,使岳阳楼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心灵栖息地,孟浩然、

10、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或贬谪,或流亡,或失意,或落魄,心怀沉郁之气,饱尝家国悲愤,于此登楼,于此吟诗,于此作赋。岳阳楼已然成了传统文化里的特殊符号、意蕴和象征,借以抒发忧国济世的感念、理想。如此说来,我们的文化、历史,包括传统,似乎是因贬官们的创造才得以继承。贬官失宠跌宕,孤苦,恰巧掰开了文化的内核。贬官在外,闲云野鹤,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于是,文写了,词赋了,且性情感喟大多真挚。人因文立,文因人诵。历史有了,文化有了,传统也就立起来了。北宋庆历四年春,同是贬官的滕子京,在岳阳楼也是走此老路。谪贬到洞庭湖边的第二年,便集资重修,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大约滕氏觉得自己被贬得不够远,也不

11、够狠,或许自知才华有限,便想起另一位贬友。远在千里外的邓州地方官范仲淹。终生未登岳阳楼的范知州,仅凭滕氏遥寄书画一幅,想象,还是想象,就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当然,也只如此经历过从极乐到极忧的贬官,才有了比从来上位的平民和从来下位的权贵更加深刻的忧乐体味,而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此,世间就有了从未有过的洞庭水映岳阳楼胜景。中国文化的吊诡和奇妙,于岳阳楼展示得淋漓尽致。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3分)A“此为题外话”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后,就会明白这些题外话与后文写岳阳楼的重修者相得益彰。B“大约滕氏觉得自己被贬得不够远,也不

12、够狠,或许自知才华有限”以调侃的方式讽刺了封建官场的黑暗C终生未登岳阳楼的范仲淹,仅凭滕氏遥寄书画一幅就写下岳阳楼记,这与范仲淹经历过从极乐到极忧的贬官有关。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三位重修岳阳楼者的人生经历,引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思索,引人叹息深思。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画线处“吊诡”“奇妙”的含意。(5分)6为什么作者说后阳楼是“沉郁岳阳楼”?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因而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工业发展较落后,然而在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大力发展重工业,东北地区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逐

13、渐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早的重工业基地。除此之外,该地区生态资源丰富,林业、蓄牧业发展均靠前。根据相关数据,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东北的经济以及工业化水准均大幅度领先全国其他地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该地区工业方面的GDP总量超过全国一半,遥遥领先其他省份。然而在近些年,东北地区的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但还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准。在这种断经济环境之下,东北地区可以说是观念落后、产业结构滞后,这些阻碍因素导致其经济发展远落后沿海地区,甚至很多内陆地区。振兴东北势在必行,东北是“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这样看来,这个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对于急需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14、摘自智富时代)材料二:目前东北经济出现的困难,与缺乏一股强动的东风激活这些优势资源与要素有关。这股东风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东北经济增速较快下滑,正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倒逼机制。只有使出狠劲,全面深化改革,由“等靠要”变为“闯改创”,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其中,尤其应抓好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从财政、税收、金融及服务等方面为创新创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使老工业基地成为创新创业沃土。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使国有企业焕发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三是结合自身特点和区住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

15、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四是坚持多轮驱动,既依靠创新创业,又扩大政府基础建设投资、扩大出口和消費,合力拉动经济增长。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应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优化人口结构。(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三:东北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竞争力的下滑,既与中国已经进入由中高速增长到次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特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也与全球经济周期以及逆全球化的外部因素有关,既与东北地区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的特性相关,也与东北地区市场化改革相对满后的特征有关,是国内国外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叠加效应。因此,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国境,只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一个缩影,是发展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无须刻意放大或故意扭曲。(摘自光明日报)材料四:国家发改委2016年11月17日举行的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指出,当前,东北经济仍在筑底。对东北经济形势的判断,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增速偏低,仍在筑底,因难较大,分化加大,亮点不少。“总的来看,我们认为东北经济处在不断筑底的过程中,再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摘自中国经济周刊)(摘自第一财经日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A材料一介绍东北经济发展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提出了振兴东北经济势在必行的看法。B材料三分析东北经济下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