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1476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教法分析,教学方案设计,图表活动解读,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课后知能检测,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标解读 1结合区域地理位置图,讲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引入实例,让学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3结合教材案例,让学生理解区位因素的变化。 4利用教材案例,让学生分析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教学地位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践性强,容易联系生产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学习下面两节的基础。本节课重点学会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只有学会

2、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才能更好的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后面两节)。二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关于本节的考题每年都有,目的是让人们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生产的意识。,新课导入建议 利用我国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农业(东耕西牧)的原因设问,导入新课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流程设计,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地理位置,相互联系,2主要区位因素,3区位因素的变化:_因素较稳定,_因素变化较快。,自然,社会经济,1冬季我国北方气温低,蔬菜的生产主要依靠冬暖式大棚,影响大棚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提示】 气候、科技、市场等。,1.概念:在一定的地

3、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_。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_、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_农业土地的结果。,农业生产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4混合农业: (1)生产方式:耕作业和_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_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_和_相结合。,畜牧业,墨累达令,小麦,牧羊,2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请分析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提示】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有河流提供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捷、政策支持、科技发达

4、、市场广阔。,【问题导思】 1什么是农业区位? 【提示】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 3什么是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提示】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某个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大,我们把这个因素称为主导因素。,4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 【提示】 不是,自然因素可以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1影响农业区位

5、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表解如下: (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具体案例如下:,3.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014重庆高考)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

6、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1)(2)题。 (1)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2)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思路点拨】 掌握人口、耕地、人均耕地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解析】 第(1)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

7、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项错误。,第(2)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项错误。 【答案】 (1)A (2)A,【问题导思】 1什么是农业地域?它有什么特点? 【提示】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8、区分布在哪里?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提示】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分布在国土的西南部和东南部,水源不足是限制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区生产特点是什么? 【提示】 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4结合教材图3.10,分析墨累达令盆地的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的表现。 【提示】 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种植饲料用来饲养绵羊,羊粪成为麦田的肥料,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促进。农场四周的防风林起保护农田的作用。,1农业地域的概念、特点与类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澳大利亚东南和西南部既种小麦又牧羊,形成了典型的混合农业。此地混合农

9、业的形成是当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现将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分析如下:,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乙两区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说出甲、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指出该地农产品有哪些? (3)与甲区相比,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路点拨】 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发展的都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的混合农业;与甲地相比,乙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主要在地形和河流两方面。,【解析】 甲、乙两地位于30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水分缺乏,对农业生产不利。甲、乙两地是

10、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主要从事小麦种植和放牧羊群。从图中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海拔和河流分布状况可看出乙地地形较平坦,河流多,水源较丰富。 【答案】 (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不利影响:雨热不同期,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发展农业生产水源不足。,(2)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农产品:小麦和羊毛。 (3)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教材P45图3.9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 图表展示,解图精要 农业地域形成的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因素,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在上面4幅图中,一幅是混合农业的分布图,其他三幅是影响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降水和气温。在分析混合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时

11、不仅要结合图示中因素,还要想到图外隐形的因素如:地形、市场、交通、机械化等。,图表应用 1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牧羊带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提示】 地广人稀,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高,交通发达,国际消费市场广阔。 2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怎样解决? 【提示】 水源不足。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东水西调。,教材P43活动 【点拨】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众多因素中,某个因素所起的影响最大,这个因素被称为主导因素。 【答案】 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12、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适宜发展鱼塘养鱼业。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变化除

13、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材P44活动 【点拨】 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比较快。 【答案】 1. (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冻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消费市场

14、大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略,教材P46活动 【点拨】 农业地域是在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答案】 1.“市场”、“气候”、“土地”、“政策”、“良种”、“公路”、“机械化”、“麦田”等。,2.,3.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不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地广人稀;生产方式和科技先进;交通便利。,(2014北京西城期末)专家指出:“酿酒葡萄的产地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口味、香味等一切性质。”读“

15、中国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区分布图”,回答12题。,1三大葡萄产区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光热适宜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2农药残留、水分过大等均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提高中国葡萄酒品质的有效措施是( ) A调整酒厂布局,以避免对产品的污染 B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虫害的良种 C加大灌溉力度,增加葡萄亩产 D加强国际合作,扩大销售市场,【解析】 第1题,图中我国新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该区域交通不便,人口少,因此三大葡萄产区都具有光热条件充足的共同优势。第2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虫害的良种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答案】 1.B 2.B,(2013南京高一检测)中国江苏网2012年3月31日讯 昨天上午9点,句容“农民特产信息网”正式开通。当日即帮助农民销售草莓等产品3 000多斤。据此回答34题。,3大棚生产草莓,主要是大棚改造了 ( ) A热量和水分条件 B地形和土壤条件 C市场和技术条件 D产品的生理条件 4“农民特产信息网”的开通说明了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是( ) A技术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解析】 第3题,大棚生产模仿大气温室效应,并阻隔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使大棚内热量增加,同时又保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