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2015-蔡运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78692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2015-蔡运龙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2015-蔡运龙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2015-蔡运龙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2015-蔡运龙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2015-蔡运龙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2015-蔡运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2015-蔡运龙(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资源学原理 董志成 Tel:15315352402 Email:dongzckeyan_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疯狂猜成语; 联想题,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重晶石在国际上属稀缺资源,和田新玉极其稀缺,大冶黄铁矿,生物资源,大西洋神秘生物,新奥光伏能源欧洲首个示范站,2010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发电,能源资源,新华网东京2013年月日电(记者冯武勇)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也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 预计2018年商业开采。,海洋资源,旅游资源,药物资源,生物制药,海洋生物钙(无糖型),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教

2、育资源,自然资源学课程介绍,提纲,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简介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参考教材,课程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及中英文名称:2640140 自然资源学 Nature Resources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时: 36 课程学分: 2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授课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科学 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介绍,二、课程建设的初衷,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时代需求、顺势而为。 抢得先机、脱颖而出。,课程介绍,二、课程建设的初衷,自然资源学概论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地理科学专业

3、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内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途径及研究方法。它的目的任务是研究自然资源这个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课程介绍,三、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全球自然资源态势。 掌握资源科学的基本知识。 认识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背后的相互作用机制。 基本技能: 培养对地球资源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 提升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作用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步了解资源评价方法 建立野外观测、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课程介绍,四、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内容除绪论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

4、:自然资源及其稀缺性质。包括自然资源性质、自然资源问题和资源稀缺的性质; 第二部分: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过程、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三部分: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包括自然资源经济基本问题、自然资源配置、自然资源价值重建; 第四部分:自然资源管理学原理。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决策、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等,课程介绍,五、教学方法,案例法 讨论法 情景法 多媒体及网络 视频资料 野外实习&实验教学 深入一线调查,写出调研报告,扩展知识结构。 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写出可行性报告。,课程介绍,六

5、、考核方式,考核:平时表现=作业:30%+考勤:10% 期末考试=60% 考试:闭卷方式。考试内容:基本概念占40%,基本理论占60%;能结合自己阅读的新近研究资料对基本理论问题给出创造性的答案者,可奖励510 分。 平时表现:出勤+课程作业+课堂表现。,课程介绍,七、参考教材,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 刘成武:自然资源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6 谢高地. 自然资源总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罗杰珀曼(英).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Rees, J.著(蔡运龙等译):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

6、2002. 王松霈: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刘胤汉等:自然资源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牛文元:自然资源开发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课程介绍,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

7、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 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PARADIGM)。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

8、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于古代科学,托勒密天文学之于中世纪科学,伽利略的动力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初级阶段,微粒光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发达时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于当代科学。,范式的具体内涵: 第一:范式是具有两个特点的科学成就:一是能够吸引一些坚定的拥护者 (自然资源学会),二是为一批组织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自然资源问题)。 第二:范式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自然资源学研究对象: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理论、方法与应用 。 第三:拥护者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而形成科学共同体,共同体内部交流比较充分(每年一届的自然资源会议),有相同的探索目标,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

9、较一致。 第四:范式包括范例,即共同体的典型事例和具体的题解。 第五:范式不仅留下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选择问题的标准,使得科学工作细致而深入,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第一节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1史前时期人与自然资源 猿-直立猿-人猿-猿人-现代人类 从200万300万年前人类诞生(非洲?)到距今约8000年前,由于人口数量少(公元前8000年约500万 )、工具简单(主要使用打击石器与自然界作斗争) 、认识水平低(火),而自然界一直显得如此庞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如此渺小,人类对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是局部的、微小的,并不比其

10、他动物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大。同时由于没有文字,这段时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虽也积累了一些极为原始的经验,但根本谈不上记载,更不用说总结。因此,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学研究只能通过考古学来发掘。,从距今8000年前的农业社会直到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期间,人口也逐渐增加(从公元前8000年的500万-165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5亿),人类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播种、驯养),尽管人类对自然界并没有形成很大的压力。 但,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从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代中国开始,都有关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等方面的文字记载,也产生了一些有关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朴素而深邃的思想。为1

11、8、19世纪开始的各有关学科对各项自然资源进行近代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时期,我国历史悠久,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加以文字记载方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 最早关于可更新资源的记述,可见于刘向编辑整理、春秋时期成书的管子,甚至可上溯到商代的甲骨文记述。 到战国时代,对各种可更新资源,尤其是水、土、物候、生物等利用、治理方面的记述,大为增加,如禹贡、周礼、山海经、淮南子等,其中山海经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矿物的记述。 明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北魏(公元6世纪)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又如史记河渠书食货志、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农政全书等,,2自然资源的零星

12、记载、描述时期,3自然资源学的萌芽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人口数量增加速度显著加快(1650-1850年,从5亿增长到10亿;1850-1930年,从10亿增长到20亿只用了80年)。 人的技术能力与生产力水平也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一些单项的自然资源研究学科,主要是生物学、地学、经济学;农学、森林学、土壤学、矿物学以及资源利用的技术科学等分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但它们都保持着各自的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彼此很少交叉渗透,不能综合成一门独立的自然资源学。 但这些学科基础以及它们各自积累的科学资料和知识,为资源科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奠定了重要基础。,3自

13、然资源学的萌芽(我国),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我国自然资源研究也进入了科学调查和科学范式的萌芽阶段。其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 (1)政府及有关组织进行的资源科学调查。例如20世纪初成立的“中国科学社”,20年代成立的“中央研究院”,30年代成立的“资源委员会”等 (2)不少外国学者所作的资源科学调查。例如,李希霍芬(山西煤多;胶州湾良港;丝绸之路)、罗士培(人文地理)对我国西北、华北的探险和考查;1936年美国土壤学家J梭颇对山东土壤的考察 (山东棕壤);日本侵华时期所作的调查较为系统,涉及东北、华北、内蒙古、海南岛等地。此外,俄、英、德、法对我国东北、西北、西

14、南、青藏高原等地也做了调查。,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 和前沿,1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社会历史背景: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人类不再像是偎依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而像是自然界的主人。因此导致了各种资源与环境危机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成为 国际关注的议题之一。(人口增长、生产力提高-资源环境危机导致:资源调查研究-社会、经济、政策研究-可持续利用) 科技发展背景:与此同时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各学科积累的有关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日益丰富,如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综合观的提出;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

15、 )理论和方法的出现;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等现代技术和手段的进步;特别是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遥感和GIS技术的应用;促使自然资源学的研究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分析走向综合、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描述走向解释和预测,从而诞生了自然资源学。 大型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的涌现:另外,世界范围内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开展的一系列大型国际合作,对自然资源学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只有一个地球,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为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可更新资源是作为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根据12年科学规划进行的资源科学综合考察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资源研究: 一是中科院&国家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多学科综

16、合考察及自然区划与地理志 二是各相关产业部门及其所属的研究机构进行的单项资源(森林、作物、石油、金矿等)勘测与调查 三是高等学校为了配合教学需要而进行的资源调查研究。 这一时期,以我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工作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均是史无前例的。例如,仅以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主,在前后近30年间组织的综合考察队就达30多个,有百余个专业与学科,一万多人次的科技人员参加,工作范围达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1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国土开发整治为中心任务的资源科学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内容和方法发生深刻的变化。 1978年制定出全国第三次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农业资源调查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农业区划工作,列为全国108项重大科技项目的第一项,此项工作遍及全国2 057个县,现在已完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区划资料已成为区域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资料。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