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77808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

2、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增产增收,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增收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故C项错误;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革命根据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上海单科23)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

3、其主要原因是()A改订新约运动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民族经济发展D北伐战争爆发【考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改订新约运动 【解析】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逐渐实现关税自主,有利于提高关税收入,故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前提条件但不是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民族经济发展出现在1913年之前,因此不是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爆发于1926年,在1913年之后,不是关税总收入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2015年题组1(2015天津文综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

4、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考点】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解析】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是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并不是其实质,故A项错误;实质应该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角度考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变革,故B项正确;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也不是实质而是目的,故C项错误;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也是目的而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答案】B2014

5、年题组1(2014四川文综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 京师大学堂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改组A B C D【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党改组)【解析】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精英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也即对应材料中“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作者所言“组织的反应”通过组织的反应,让反应有组织化,联系近现代世界政治的特征政党政治,可知其所指也即

6、建立政党来实现救国,发昌机器厂创办和京师大学堂建立分别属于器物学习和制度学习阶段对救国方式的探索,故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都涉及政党政治,符合“组织反的应”的特征,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014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

7、1924年国共合作,结束于1927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A项错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革命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C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D项错误。【答案】C3(2014福建文综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

8、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根据题干“长征期间”信息予以判断。“长征期间”是指1934年1936年,八七会议是1927年,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是长征期间的会议,但它是解决党内矛盾问题,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八一宣言是1935年红军在长征中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

9、共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七大是在1945年,不属于长征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2013年题组1(2013广东文综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前的左倾错误【解析】“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可知反对资产阶级尚不是正确的。故选A。【答案】A2(2013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

10、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井冈山道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选择B项。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

11、片面。【答案】B2012年题组1(2012北京文综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之后的称谓。故选B项。【答案】B2(2012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

12、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解析】考查通讯方式的影响。1930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疑对于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争取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国民党军队处于军事优势地位,1935年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AD项错误,C项与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关。【答案】B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