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61277605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1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 zh),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据此说明( ) 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C神权为王权服务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2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 )A分土分民 B维系亲情 C家国情怀 D贵族专权3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

2、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4古代中国存在许多同居共财的家庭,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朝陈兢一家“十三世同居”。上述现象反映了( )A家国的紧密结合 B等级秩序森严 C世卿世禄的延续 D宗族观念浓厚5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7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

3、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8“唐初宰相多是兼职宰相即使是三省首长也各有本省日常事务。各种身份的宰相们午前议政于朝堂,午后理务于本司。”这种安排的主要目的是( )A挖掘官员潜力 B控制官员数量 C预防宰相专权 D加强中央集权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0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

4、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11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12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

5、 )A出现宦官专权 B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C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13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期( )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1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最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A十将军职位不对全体公民开放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公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15伯利克里在担任首席将军期间,改变了先前公职人员只尽义务、不取报酬的惯例,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

6、资。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维护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利 B提高公民大会的执政效率C推动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 D扭转贵族受贿贪污的局面16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合理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17雅典公民帕帕迪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他成为民众法庭6 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任期制 B代议制 C任人唯贤 D“轮番而治”18在雅典处理乡村事务时,民众都有发言权,他们必须说服对方

7、,使大家相信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明智的,而不是采用强制手段。乡村日常事务中,特别是宗教节庆和祭祀,都要求村民要一起商讨,甚至需要某方达成妥协。这些做法( )A忽视了少数人的利益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发展C说明在雅典人人平等 D说明了雅典民主过于强调形式1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20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

8、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21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A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南方各州地位低下C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22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

9、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1787年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2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24(2018寿光一中检测)1862年,俾斯麦发表“铁血演说”,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德意志帝国宪法中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首相主持帝国政府B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C帝国议会立法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D皇帝有权召集

10、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26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27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

11、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28有学者评价中国近代某一事件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9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 B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D最早提出了发

12、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0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31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

13、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32(2018寿光一中检测)“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C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 D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33“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34武昌起义后

14、,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 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 )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 D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3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36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这表明( )A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 B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