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课件(精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76705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372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课件(精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72页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课件(精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72页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课件(精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72页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课件(精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72页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课件(精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课件(精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课件(精要)(3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授课对象:人力资源专业本科生 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课程 学时数: 48 使用教材 组织行为学精要(第8版) 斯蒂芬P罗宾斯 著,1,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可以作以下表述: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特点。,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围 定位于组织系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 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 提高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即组织行为学的自变量可以理解为个体行为,

2、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而组织行为学的因变量可以包括生产效率、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的流动性、缺勤情况等四项因素。,组织 1. 在追求目标中工作的个体:,组织 2. 相互影响的小组,群体和部门:,组织 3. 整个组织,组织形成的图解,目标,财政来源,技巧和能力,结构,技术,组织表象(外在的),沟通模式,态度,群体作用,冲突,解决问题的方式,行为方面(潜在的,组织冰山图解,OB对管理者的帮助,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人际技能;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认识组织冰山潜层的问题; 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组织水平,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模型,组织行为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组织,组织?,影响,影响

3、,成员,成员?,如何做,如何做,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传记特点,Personality 人格,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Ability 能力,Perception 感知,Motivation 激励,Learning 学习,个体决策,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工作满意感,个体行为,Group decision making 群体决策,Communication 沟通,Other Groups 团队,Leadership 领导,Group 群体,Conflict 冲突,Power and Politics 权力与政治,生产率,缺勤率,

4、离职率,工作满意感,Inter- group relations,群体行为,Human resourc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HRM政策与实践,Organizational Culture 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hange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design 组织结构与设计,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工作满意感,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 个体水平变量 1. 生产率 群体水平变量 2. 流动率 3. 组织水平变量 3. 缺勤率 4.工作满意度,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个体行为

5、个体是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素质。,人的行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对“共性”的研究是组织决策重要的依据条件。 对“特殊性”的研究,如人的能力,气质,知觉与态度,乃至价值观等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运用激励机制,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美国学者霍夫斯德(Greet Hotstede)认为,人的个性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表现为四个维度: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前者强调以个人为核心,趋向建立 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 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 后者强调集体为核心,趋向建立紧密型的社会机构(如诸多亚洲国家)。,权力距

6、离 表现为人们权力、权威、尊敬和崇拜的 程度。权力距离大的社会,人群表现为组 织内权力差异的认可以及对权威的尊重。 反之,则表 现为上下级之间更多的平等。 确定性规避 表现为社会人群对社会前景的估计以及 对待风险和安全感的态度。高不确定规 避的社会,其成员常表现为不安,不能 对风险泰然处之(如瑞士、北欧等国)。 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 前者强调自信和物质主义(如日 本、美国),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和谐与相互关心(如北欧国家)。,2 群体行为 群体是指个人的集合。表现为三个特征:,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 群体的存在有一定的目的性。 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的联系。 对群体行为的研

7、究是在个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群体动力理论,群体的决策、沟通冲突、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工作团队的建设,塑造高绩效的团队。,6,3 领导行为,领导者作为群体和组织中的领袖和首脑,在组织建设和提高绩效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侧重于介绍权力和政治的概念,关领导特质,行为和应变(权变)理论以及当代有关领导研究的最新观点。 4 组织行为 组织在概念上是指群体的集合。 对组织行为的概念包括古典的、现代的的组织理论基本观点。 组织设计对员工的影响。 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组织文化建设等。,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对组织行为的研究通常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有

8、机结合。 1、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优点: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直观。 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 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 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优点: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缺点: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 的信息失真。,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 行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五等分法等,如图所示:,最支持 支持 中立 反对 最反对,+2 +1 0 -1 -2,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 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据 分析方

9、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缺点: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同时需要被调查 者的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 4、试验法和心理测试法:运用标准的测验量表,以及必 要的试验设备,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验室或 现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测试与分析。 优点:方法科学,严谨,有一定的准确性。 缺点:复杂,繁琐,难以大面积推广。,5、个案分析法: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 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优点:对人的行为研究比较全面系统。 缺点: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6、模型法: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组织行为学 也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反映各要素 之间的关系。同物理模型不同,组织行为

10、 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描述型和抽象性 的模型。,1如 勒温所提出的一般行为模式: B=f(P,E) B(行为) P(内部力场)E(外部力场),就是一个典型的组织行为动态模型。(在现实中,人的行为主要是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所谓“出于污泥而不染”,是指人的个性因素起主要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则是指环境因素在主要作用。 ) 2 另一个激励机制模型: Mn m ( Bn-1 ,GO ) Bn(P ,Mn) M刺激变量,B反映变量, GO 组织目标; 行为函数;m激励机制,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

11、思想以及孙子兵法,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商鞅、诸葛亮、唐太宗等,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治国安邦方面,都有不朽的贡献。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理论有待进一步整理、发掘与完善。这对建立中国式的组织行为学颇有裨益。 在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研究与实践,古代的组织行为研究:与一般的心理、行为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直观、简单。 工业革命时期:James Watt, Jr (17691848)规范化的管理技术。,早期研究与实践,欧文(18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改善工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短劳动时间;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

12、造住房、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 克虏伯-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低息贷款等福利,“管理运动”时期,铁路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1886年新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Henry Towne;监督流程分析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核算; 薪酬制度;1889年亨利汤“收益分享方案”;1891年Frederick A Halsey 工资报酬制,分析计时制、计件制、分红制等缺点,“奖金方案”;1895年泰勒“差别计件制”;,“管理运动”时期,Emerson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到教育和市政组织上 1914年福特人事研究室, 德国:Hugo Munsterberg心理学与产业效率

13、工业心理学。 Taylor (18561915)科学管理理论。 丽莲吉尔布雷斯对工人心理研究。,“人群关系运动”,霍桑实验:1924-1927,照明;1927-1932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福利),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群体)。 “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非正式组织活动机制;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 “人群关系运动”:Magna Carta of labor。1929年“大萧条”。Wagner Act 1935年。Dale Carnegie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人群关系运动”,“行为科学” :1949年芝加哥大学。 组

14、织行为的研究:60年代中叶之后,企业性组织内人和群体的行为。 管理两大问题:提高生产率,创造良好人际关系。,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的出现(阿吉里斯、麦格雷格)自我实现人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埃德加-沙因)复杂人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观念人和生活组织),经济人 X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社会人 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 学派 ,自我实现人 Y理论 人力 资源 学派 ,复杂人 超Y 理论 权变 学派 ,观念人 组织文 化学派 ,五、History of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10,1920-1930s,1960s

15、 1970s,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Behavior Ear The Hawthorne studies,1940 1950s,The Behavior Ear - Dale Carnage,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1980s now,Business Strategy,组织行为学的演变,1910,1920-1930s,1960s 1970s,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派 霍桑工厂实验,1940 1950s,行为科学,权变理论,1980s 当前,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成熟阶段(世纪年代之后),表现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更趋于综合性、全面性 和系统性。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组织行 为学的应用,美、日、俄等各具特色。 、研究方向上更重视体制和战略取向。,Human Capital and Competi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