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77226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

2、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3、。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缴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思想观

4、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三、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的发展状况中外关联中国欧洲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萌芽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原因经济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政治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新兴资产阶级产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传统文化重义轻利,“重农抑商”等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