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61971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林清华,目录,一、黑河市爱辉区农情的介绍 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 三、结语,黑河市爱辉区农情的介绍,资源能源富集 区位优势独特,(一)资源能源富集,土地资源,区内可耕地面积173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22.4亩,土地肥沃、平坦开阔,适宜机械化耕作,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大豆出口基地。 草原资源,全区现有天然草原551万亩,万亩以上大草场69处,草质优良,无任何公害和污染,载畜量达30万个羊单位。 水利资源,区域内有大小河流60余条, 湖泊180余个,水面面积达19万亩,黑龙江内盛 产大马 哈、鲤鱼、“三花五罗”等80多种鱼类。 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野生植物366种,其中包

2、括:刺五加、平贝、黄芪等药材80余种,蕨菜、黄花菜、茼蒿、老山芹等山野菜100多种,都柿、黑加仑、五味子以及桦树汁等野生浆果100多种,松子、榛子、山核桃等野生坚果50多种,黑木耳、猴头、蘑菇等野生食用菌60多种。,(二)区位优势独特,口岸优势明显 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的进一步扩大、大黑河岛的全面开发、黑河机场的扩建升级、202国道的建成通车,使黑河真正成为连接国内外经贸旅游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爱辉区完整的对外开放体系业已形成,在“两国一城”构建中的作用越发凸显。以大黑河岛国际商贸城为依托,连接俄布市商品城,直达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中国商品城“三点一线”的商品直销网也基本建成。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3、随着中国俄罗斯年的举办和俄罗斯中国年的启动,黑河市及爱辉区对俄经济贸易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深入,2006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1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增幅列全省地市首位。其中,爱辉区通过制定和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引进外贸大户、扩大贸易额度,加强国内外政策研究、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强化服务、扶持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扶强外经贸主体等措施,对外经贸发展迅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454万美元,同比增长86%,创历史新高,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23家,其中过货额超千万美元的 企业1家,超500万美元企业4家。,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农业发展的现状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渔业发展

4、的现状 农业供销系统发展的现状,农业发展的现状,(一)农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三)农技推广进一步强化 (四)推进产业化经营 (五)境外农业开发加快 (六)场区共建实现突破 (七)农业基础设施 (八)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 (九)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一)农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近年来,成功应对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实现大灾之年农民增收。全区完成农业增加值由16739万元到28,4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350.5元到5700元、粮豆薯总产实现13.5万吨到21.4万吨,牛、羊、猪总产实现10.23万头,禽类12.7万只,全区肉类总产6010吨,鲜

5、蛋900吨,鲜奶8400吨,毛类35吨,网箱养殖发展到4000箱的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预期。十一五”计划圆满完成,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几年来,我区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了较好优化。2011年,通过落实我区特色农业发展扶持政策、采取项目实施牵动和典型示范带动等多项调整硬措施,实现了我区历史上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使大豆种植比例降到70%以下。2011年,全区完成种植面积170.145万亩,其中粮豆薯面积160.78万亩,同比下降1.8%,经济作物9

6、.06万亩,同比增加47.5%,其它作物0.3万亩,同比增加51.5%。种植业形成平原乡镇优质大豆、近郊乡特色经济作物、西部山区乡镇优质麦、北部山区乡镇杂豆四大生产基地发展格局,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农技推广进一步强化,一是积极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二是科技培训稳步开展。 三是着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1、积极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标准化,自08年起,按照“四化”、“五统一”标准,全区连续三年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3个。2010年,园区总建设面积32865.4亩,落实科技项目200余项,辐射带动生产面积120万亩,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20项,落

7、实大豆“高产创建”项目面积89万亩,推广应用“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0万亩,生物有机肥施用面积3万亩,有机大豆种植基地面积3万亩,实施“共建一片示范田行动”项目3.2405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麦豆轮作项目2.7295万亩,使农业技术推广覆盖面达到100%,主要良种覆盖率达到95%。十一五期间实施阳光保险总计161.69万亩。,2、培训稳步开展,在“十一五”期间,累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176期,受训人员达124610万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996人;有效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和养殖技术,畜牧兽医工作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养大幅提

8、升。通过开展场区共建,农场模式化栽培和优良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3、着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继续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农产品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区有66个农产品和水产品品种获得绿色、无公害认证,申报省级绿色食品产品企业2个,无公害产品企业3个。其中,有6个品种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有62个品种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有120万亩耕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有2.18万亩耕地获得有机大豆产地认证书。有0.18万亩水产养殖的水塘获得无公害鱼和蟹的产地认证书。在第二十届哈洽会上通过

9、积极推介,与22家国内外代理商签订代理合同11份,签约额2400多万元人民币,大大提升了我区“三品”品牌知名度。,(四)推进产业化经营,至2010年,全区完成土地流转面积由06年的3.3万亩增加到27.8万亩,规模经营面积由08年的17万亩增加到35.4万亩。 十一五期间,我区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区龙头10家,资产总额13,000万元,年增长2%;农产品实际加工量达到1.48万吨,年增长2.7%;销售收入达到7500万元,年增长8.1%;实现利税680万元,年增长1.6%。带动和发展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27个,从业人员达到2,177人,农产品加工量达到1.6万吨,

10、加工产值8100万元,年增长20.7%,初步建成高油大豆、优质麦、马铃薯、杂豆、蔬菜五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基地面积总计31,333公顷。 十一五”期间,年均转移劳动力1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6500余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区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820人,实现劳务收入6420万元,打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五)境外农业开发加快,全区境外农业种植面积达到22.1万亩,其中金色丰收公司种植12.75万亩,丰泰公司种植5万亩。已建完成温室大棚70栋,冷棚85栋,建种猪养殖场和山绵羊养殖基地各一处。丰泰公司承包了俄天然的畜牧草场5万亩用于畜牧业生产,采用日光节能温室自动环境监测技术、稼接技

11、术、CO2气肥技术、微灌、滴灌等关键技术,建立温室大棚15栋,采用光照调节配套和电热丝加热土地技术,解决寒区育苗,建立塑料大棚35栋,4.5万亩大豆实现了完全机械化作业,过境农业机械60台套。,(六)场区共建实现突破,2010年,按照省市关于场县(区)共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全区“巩固成果,拓展领域,提升水平,互利双赢”的共建思路,全力推进与锦河、红色边疆等农场的合作。通过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实绩考评范围,场区共建工作进展迅速。今年场区共建任务总计39.4万亩,目前,已完成跨区作业15万亩、农场栽培模式整村推进10万亩、共建大型农机合作社7万亩。在

12、工作中结合实际创建了“合资共建,合作共建,合并共建”三种农机合作模式,推进跨区作业深入开展;通过深化坤河乡与红色边疆农场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场模式化栽培和优良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共建大型农机合作社项目依托我区2个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正在积极展开。场区间在教育、医疗、畜牧、林业、旅游等方面也达成广泛合作共建意向。,(七)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田路的维修改造 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增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1、加强农田路的维修改造,十一五期间,农田路维修改造工程投资总计3750万元,共2000公里,现完成1500公里的农田路维修改造工作。,2、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

13、施建设,我们抓住国家扶持农业发展和扩大内需机遇,加大集中投入力度,实施项目工程推进,突出重点区域建设,注重全面综合治理,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务局共投入2100万元,先后完成富拉尔基水库、卧牛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宋集屯水库岁修工程。目前,4个水库水域面积达到1.2万亩,总库容达到690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3.3万亩,保护农田1.7万亩,保护5个村屯和宋集屯煤矿,保护人口8.2万人。实施防洪抗灾工程。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消除山洪威胁,水务局投资1162万元,先后完成了阿陵河二桥河道、乌斯浑河护岸、石匠河老站堤防护坡等防洪工程13处,护岸工程总长达18.

14、9公里,共保护村屯6个,涉及农村居民5000人。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为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防止侵蚀农田,水务局采取改垄、治沟、生态修复等措施,先后完成二道泉小流域治理工程、新曙光小流域治理工程、大乌斯力截流沟治理工程和雅玛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万亩,落实治理成果管护面积3.2万亩。,3、增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十一五期间,总计投入资金1700 万元,完成8个贫困村61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和另外15个贫困村的项目启动工作。其中,06-07年投入294.5万元,实施完成了第三批扶贫开发3个村的建设任务,建设项目26个;08-09年投入826.3万元,实施完成了第四批扶贫开发5个村的建

15、设任务,建设项目35个;2010年,计划到位资金579.2万元,实施第五批15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539.2万元)和2个革命老区项目(40万元)建设全面启动工作,二站乡卧东河村革命老区项目建设整村搬迁土建工程部分年内将全部完工。,(八)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一是籽种补贴力度加大 二是农机购置补贴稳步开展。,1、籽种补贴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区良种补贴发放金额3574万元,补贴面积400万亩,涉及11个乡镇、4个农牧场。自09年起实现主要农作物品种全覆盖,2010年,补贴品种除大豆、小麦、玉米、水稻四大作物外,对杂豆、蔬菜和其他扶持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也给予相应补贴。,2、农机购置补贴稳步开

16、展,“十一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共促进我区农机更新资金5123.54万元,其中申请到国家补贴资金1428.68万元,农民自筹3694.86万元。共补贴农机具721台(套),其中拖拉机319台,收割机118台,配套农具284台(套),受益农户达到472户。,(九)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通过着力解决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重点加大对村民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泥草房改造、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建设。自06年起,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被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范围,五年来,共接受省投资金617万元,完成25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任务。,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一、“十一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评价,一、“十一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一五”时期,我区畜牧业稳步发展,截止2010年末,全区奶牛、肉牛、羊、生猪、禽存栏分别为:7500头、3.2万头、5.3万只、9800头、12.7万只,较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5.4%、14.3%、-41.0%、16.7%、62.8%。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