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61438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四川省雅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正确的有 (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定范围内的民主 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雅典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A、 B、 C、 D、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3

2、、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先进文化的吸引 民族矛盾尖锐( )A B C D4、对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革内容都涉及到军事方面 B都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5、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6、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是:( )A更戍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保马法 7、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3、。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8、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统治 9、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

4、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农民摆脱了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D农民彻底摆脱了封建束缚10、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11

5、、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及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12、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二、材料题(13题26分 14题26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

6、;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禁止买卖婚姻,保障妇女孤儿的利益;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

7、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材料四: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什么社会矛盾?(8分)(2)归纳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4分)(4)概述这三次改革的结果,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8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土

8、地问题的解决。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

9、之田。魏书高祖纪上(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贫”的原因是什么?(4分)指出商鞅在惠农方面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对商业态度的目的。(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的措施。(6分)简要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不同影响。(10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A 2.B 3.A 4.C 5.D 6.C 7.B 8.C 9.A 10.B 11.C 12.C二、材料题:共52分13、(1)梭伦要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亚历山大要解决贵族地主和农奴的矛盾。(8分)(2)观点:政府应当鼓励工业发展。措施:殖产兴业;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6分

10、)(3)问题: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结合国情有选择的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4分)(4)结果:梭伦改革为雅典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近代化的亚洲强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认识: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8分)14(26分)(1)主要原因:粮食价格过低。(2分) 具体措施:提高粮食价格,对工商业征收重税。(4分) 目的:引导人民从事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4分)(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4分) 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2分)此 商鞅变法影响:确立封建生产关系,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秦国实力壮大和统一六国打下基础。(4分) 孝文帝改革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6分,任意3点) 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