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6143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1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48分)一、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1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

2、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2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此书的是 A“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C“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纯纯则易使也” D“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4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

3、的变法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 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5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右图)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名言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债务 B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人身自由 C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繁荣 D按财产等级赋予公民相应权力6“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该材料出自 A九十五条论纲B基督教原理 C权利法案D至尊法案7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

4、产方式的转变 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BCD8史书记载,北魏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A B C D 时间地区晋太康元年(280年)唐天宝元年(742年)宋元丰三年(1080年)北方149493459南方652578309下列为晋至宋南北方户口变化统计表(单位:万户),从中可以看出南北方人口持续增长 人口总体成

5、增长态势 南方人口增长率超北方 北方人口总数超过南方 A B C D10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一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11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提及“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小逮者,外人言支那(中国)事,时一二称道之,虽谓之古史,无过也。”下列对材料中章太炎治史思想

6、理解错误的是 A民间故事传说毫无可取之处B重视吸收外国史学研究成果 C注重运用近代考古学的方法 D不拘泥于对文献史料的研究1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13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

7、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152016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9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8、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6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农民战争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7“18591879年,注册棉纺企业的机器织机数量增长了46倍,而手工织机减少了23%。两种生产设备的比例为3.21。”这些数据表明 A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B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手工纺织缺乏人

9、员 C棉纺织业是农奴制改革后的新兴行业 D农奴制改革后,俄国机器生产得到推广18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 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 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D农业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19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田地买

10、卖,私有制确立 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20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政治家主要内容主要原则A梭伦公民大会成为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B克利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司法公正C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番而治D伯里克利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21古希腊喜剧骑士中描写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克里昂的职位,卖香肠的人说:“我想我还不够格。全家老小都是无赖。我几乎不识字”,将军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对这段剧情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卖香肠的人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卖香肠的人不会因为财

11、产而使其参政受到限制 C抨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D反映了梭伦时期改革的局限22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青苗法、募役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免役法、更戍法 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23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变法措施中与“家给人足”局面的出现无关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重农抑商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奖励耕织24“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

12、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除旧布新关注民生国富兵强最为彻底 A B C D25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26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 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 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 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 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