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54870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7.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必考内容,二、近代中国,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考向分析,网络构建,知识重构,热点素养,专题训练,考 向 分 析,网 络 构 建,知 识 重 构,关键词: 自然经济解体、官办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近代化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农业经济中的_成分减少。 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_的分离。,考点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自给,“耕”与“织”,(3)影响 中国被迫卷入_。 动

2、摇了_的基础。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近代_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封建统治,民族资本主义,2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 (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_企业和近代后期的_。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洋务,官僚资本主义,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含义: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洋务派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

3、和学习西方科技而创办近代企业。 (2)目的:利用西方_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性质 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_性企业。 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先进技术,封建,(5)内容,安庆内军械,开平,汉阳,南洋,(6)影响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_的发展。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展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_。 是中国_的开端。,资本主义,封建自然经济,近代化,【规律认识】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认识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2

4、)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必要的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3)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逐步沦为资本主义附庸的过程。,多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知识角度 (1)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2)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近代企业主要是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史观角度 (1)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

5、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3)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始。,跟踪训练 1(2018梅州5月模拟)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6、C,【解析】 材料中的“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是因为茶叶出口受到西方欢迎,出口农产品获利较多,从而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答案为C项;A、B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只针对种茶面积的扩大,排除。,2(2018新乡三模)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 ) A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 B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 C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 D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 【解析】 材料“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是要缓解生产经

7、营费用不足的局面,故选C项;材料是“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可见以上举措并非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排除A项;材料的做法反而削弱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排除B项;材料的旨意不是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排除D项。,C,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资本输出、实业救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通货膨胀、官僚资本主义 1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沿海) (1)原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_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_的进一步解体。 (2)代表企业:上海_、广东南海_、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评价:改变了中国的_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近代化进程。,考点二 近

8、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外商企业,自然经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经济结构,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原因:列强对华_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_的限制;_思潮的推动。 (2)表现:商办企业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为维新变法和_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输出,民间设厂,“实业救国”,辛亥革命,3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背景 民国的建立及其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投身实业。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_运动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_暂时放松

9、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反帝爱国,欧洲列强,(2)表现 19121919年,_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代表人物有_、荣宗敬、荣德生等。 (3)结果:_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整个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_革命阶段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纺织,张謇,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民主主义,4较快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并开展“_”;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等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3)影响: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

10、定的抵制作用,也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5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2)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3)影响:内迁的民族工业为_胜利提供了物质支持。 6陷入绝境(19451949年) (1)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政府的恶性_政策和繁重的捐税盘剥;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2)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等纷纷倒闭。 (3)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认清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面目,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党决裂,为_的胜利作出贡献。,抗战,通货膨胀,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认识】

11、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及曲折发展的启示 (1)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的表现 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2)启示 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 提供充足的资金,以科技为先导。,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

12、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

13、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跟踪训练 3(2018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这反映了 ( ) A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 C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D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 【解析】 根据所学一战期间放松对中国侵略的不是所有列强,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虽然被美德超过但经济实力仍位居

14、日本之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侵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只能得出一战期间日本侵华占据优势,但无法得出始终获利最大,故D项错误。,C,4(2018辽宁联考)1937年7月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广西有色金属、甘肃玉门油田,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先生所说“今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并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材料中措施反映了( ) A官僚资本迅速扩张 B民族经济深受打击 C战略资源有所保障 D工业布局合理调整 【解析】 材料里体现不出官僚资本,故A项错

15、误; 因为战事所以工厂内迁,但不能说工业布局“合理调整”,故D项错误;材料里没有体现民族经济遭受打击与否的内容,故B项错误; 西部地区有许多资源可以开发,如有色金属、石油等,为抗战提供了战略资源,故C项正确。,C,关键词:中山装、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安居工程、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1变迁的原因 (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冲击。 (2)政府(如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重大政治文化运动(如维新变法、_、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3)西方民主、平等的民主思潮的传播。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5)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考点三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辛亥革命,2变迁的表现,中山装,安居工程,断发易服,定军山,3变迁的影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