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5265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广东省东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文2017.3本试卷共4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的表现B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C苏联轻工

2、业发达,无需融入资本主义市场D美国陷入“滞胀”,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2二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对抗,但并未爆发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A美苏都极力反对战争 B美苏处于相对均势C战争会削弱两国力量 D第三世界力量增强3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享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A. 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 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C. 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 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

3、融4“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应包括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A. B. C. D.5沃勒斯坦谈到:“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就是个灾!”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跨国恐怖主义猖獗 B世界呈多极化发展趋势C国际力量失衡引发冲

4、突 D美国发展动力不足61963年11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视中国的政策结下不解之缘。”肯尼迪的讲话说明A.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 B.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只是临时性的C.古巴导弹事件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D.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总统决定的7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曾经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之间,如果它们想要达成协议的话,就必须分清:那是你们的势力范围,而这是我们的势力范围。”这表明苏联领导人在“二战”后初期的想法是 A扩张势力范围 B

5、维护自身安全 C与美国争夺霸权 D遏制资本主义8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9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克松访华。”这表明当时中国A美国政府决策效率低下 B外交困境并未实现C力推中美关系全面和解 D外交形势受到冷战干扰102014年,APEC会议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此次会议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

6、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之一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C新时期的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D同世界大国建立友好关系11“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A. B. C. D.12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

7、上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13.“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与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C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4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

8、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反转”的主要表现是 A.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B.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C.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5.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16.关于“五谷”,古代形成两种最主要的说法,较早的多指麻、黍、稷、麦、菽,后来则指稻、黍、稷、麦、菽。这一变化反映了A相关作物产生的先后

9、B南方经济的发展 C农耕方式的变迁 D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17.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18.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10、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19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20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A.需求差异 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 D.自然环境21.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

11、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2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23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

12、致生态恶化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24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25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出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6陈直三辅黄图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这里的“市”是指A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B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27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 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28.唐代服饰,丰满华美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种类繁多,个性突出。甚至今天有人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