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5065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我的童年练习题1、 基础题1 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皇威犹在 教谕 龙胆凤髓 不折不扣 琐事 蹿房越脊 浑浑噩噩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私塾 朝廷 肃然起敬 皇威犹在B形势 诞生 孤苦伶仃 地无一笼C滋味 养育 相依为命 人地生疏D艰苦 享受 龙肝凤髓 受用不尽3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 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4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字,使它组成一个四字词语。( )然起敬 万象( )

2、新 孤苦( )仃 受用不( ) 家徒四( ) 光大门( )5选出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乐,最大的愉快。B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C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D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个:一个叫杨狗,我前几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现在还活着,一字不识;另一个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的儿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谁。 B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

3、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C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反正我总是认了几个字,否则哪里来的老师呢?D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身上踏上一千只脚还要永世不得翻身呢?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文学翻译等方面造诣精深。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等。B“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一设问起过渡作用,由上文的叙述引出下文的议论,阐发了作者人生的感悟。同时这一设问句也起到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C作者两个小伙伴的命运和遭遇说明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是教育的缺失。D第一自然段中的描写说明作者童年生活十分单调,只有代表贫

4、困的灰黄色。这一段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二、阅读与鉴赏 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谕,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其

5、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叔父最终站住了脚。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父亲回老家,叔父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父亲过日子。 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举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欢我。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脚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

6、给我。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这白面馒头是她的两个儿子(每家有几十亩地)特别孝敬她的。她喜欢我这个孙子,每天总省下半个,留给我吃。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 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对门住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每年夏秋收割庄稼的时候,总带我走出去老远到别人割过的地里去拾麦子或者豆子、谷子。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捡到一小篮麦穗或者谷穗。晚上回家,把篮子递给母亲,看样子她是非常喜欢的。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子比较多,她把麦粒磨成面粉,贴了一锅死面饼子。我大概是吃出味道来了,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我要打。我当

7、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 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是坑害子女。 8段中那些语句写出了“我”父辈生活的艰难?写父辈生活的艰难有什么作用? 9段中“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10段中说“这些芝麻

8、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我”写这些“琐事”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 答案:yu y su zh su cun 解析:【分析】给生字注音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部分考查的是字词注音掌握的能力。【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注音掌握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在课堂读课文的记忆,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2答案:B 解析:【分析】找出写错的字的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部分考查的是字词掌握的能力。B项中的“地无一笼”应为“地无一垄”。【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生字书写掌握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在课堂读课文的记忆,要养成查字典和书写的好习惯。3. 答案:“朝廷”表示强调的作用。“革命家”表示反语。解析:【

9、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引号的作用。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句意的能力。【点评】引号的用法,重在平时的练习,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词意,从而选择正确答案。4. 答案:肃 更 伶 尽 壁 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四字词语的书写。【点评】这是考查辨析词语的题,包括词语中同音字、易错字的辨析。书写的重要方法是结合语境,平时注重积累。5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本题中A项中的“享乐”应为“享受”。【点评】词语运用,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去看:一是看词义的轻重差别。二是看所指范围的大小。三是看和其他词语的搭配习惯。四是看词的感情色彩。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理解与运用

10、。【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理解与运用,要正确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并且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运用。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中作者两个小伙伴的命运和遭遇说明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是那个动荡多难的社会。【点评】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联系文章主旨,才能理解全面准确。 8.答案:“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在地上的干枣充饥”。父辈生活的艰难,是他们去济南谋生的直接原因,也为后文“我”离开故乡去了济南做铺垫。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这类题

11、目要抓住关键词,从上文中寻找。并能根据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重在学生平时的阅读能力的培养。9.答案:“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我”三四岁时,奶奶每天给“我”的半个馒头。说明了当时物质条件的缺乏和家境的困苦。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这类题目要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主旨,根据上下文及整篇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思想。10答案:这些琐事使我终身受用不尽。写这些琐事,一方面是为了激励自己前进,鼓舞自己振作;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后辈,让现在的孩子了解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意的理解。【点评】掌握句意,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还要结合背景,围绕文章中心。同时通过学习理解,使学生能得到启示,这才是读文章的真正目的所在。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