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31195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岳麓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1984年,1992年 达成“九二共识”,1995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1999年 12月20日,1997年 7月1日,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 制”的方针,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主题概括,总体特征: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取得了实质性 进展 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考点速记,考点1,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2016邵阳10 民族管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 民族管理本民

2、族内部事务。2016湘西31(4)、 2016怀化41(4) 确立过程:(1)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 (2)1954年,纲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识记),(3)1984年,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域自治法,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 立下来。2014怀化13、2014湘西41(3)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祖国统一、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和基本政治制度。2015衡阳9 【关联速记】 1.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秦

3、始皇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1954年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针对香港、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2.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立,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 藏,汉藏关系友好发展;元朝时,设宣政院,自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形成新的民族回族;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

4、大臣、创制“金瓶掣签”制;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2,1.“一国两制”2015邵阳13、2014娄底12 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 国统一大业。 内涵:“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 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016株洲13、2016 郴州31(2)、2016娄底44 提出: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2016益阳32(1) 意义: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为实现祖国 的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澳门回归,(识记),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

5、. 香港、澳门回归 概况: (1)1997年7月1日,2014益阳32(1)中 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1999年12月20日,2016湘西23中国恢复对 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零点,英中两国关于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1999年12月20日零点,葡中两国关于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在澳门举行,意义:(1)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2)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耻辱,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 入了新时期; (3)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点链接】2016年10月11日下午,国务院总

6、理李克强在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陪同下,在澳门视察。 备考指导: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重点掌握“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预计会成为2017年中考命题热点。,考点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理解),2014株洲122017年是“九二共识”达成25周年,(1)“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台湾 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 日益增多; (2)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达的方 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九二共 识”)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 (3)1995年1月30日,

7、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实 现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拓展提升,【认识启示】 1.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1)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2)“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 (3)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 提供了成功范例。 (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 所向,大势所趋。 (5)“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 国家的承认。,启示: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决同一切 分裂国家的行径作斗争,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应 有的贡献。 2. 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互相尊重、互补

8、互利。 (3)加强经济、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 决反对“”分裂活动,“”等。,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3 两岸关系 (2016邵阳2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 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材料二 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162

9、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鸡笼(今基隆)和淡水。1662年荷兰殖民总督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归祖国。1841年,英国侵略台湾鸡笼。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开放淡水等为通商口岸。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派军队侵略台湾。1884年,法军攻打基隆、淡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侵占台湾;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 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材料三“”分子在台北街头搞所 谓“台湾正名”闹剧,激起了台湾民 众的强烈不满与愤慨,他们高举“反 、

10、救台湾”“反失业、要工作” “反军购、要福利”等标语游行。 摘编自人民网,(1)你从材料一中得到哪些有关台湾与大陆紧密联系的信息?(4分),台南的“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 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有着共同的起源;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到达台湾等。(4分),(2)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表。(6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马关条约的签订。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有利因素:两岸中华儿女同文同种,实现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成功范例;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4分)不利因素:分子不断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等。(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