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8051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横线部分分别填入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1)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1937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沦陷,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实在是 。(2)媒人说,李明华要想娶那个姑娘,得先自己学门手艺,不然, 的,谁会愿意嫁给他。(3)晶之都水晶批发市场,致力于打造最专业的天然水晶批发网,为天然水晶经销商提供物美价廉的天然水晶饰品,但由

2、于利润的驱使,难免会出现 的现象。A骇人听闻 不稂不莠 鱼龙混杂 B耸人听闻 不稂不莠 鱼目混珠C骇人听闻 良莠不齐 鱼目混珠 D耸人听闻 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城西三家浴室纷纷贴出顾客须知:前来本池洗浴的朋友,为您的安全考虑,请身患残疾、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务必在家人陪同下前来,否则,一旦发生意外,后果自负。B规则意识是我们这个社会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但很不好解决,这存在着深层原因。C今年过年,有两则个新闻引发了颇多关注,而且具有共性。其一是宁波动物园男子逃票误入虎山不幸丧命,与此类似的是去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女子下车被老虎咬的事件。D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就

3、认为,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个人的自利倾向总是使得集体的一致行动变得很难实现。而且集团越大,就越难克服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3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艾思奇等人宣称要用“辩证法”来打倒逻辑学甚至公开“宣布了形式论理学的死刑”1930年代,苏联开启了对逻辑学的大批判 这场批判,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末受其波及,一批受苏联影响极深的知识分子,也于1920年代末开始掀起对逻辑学的批判勒令大、中学校取消逻辑课A B C D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万岁山前珠翠绕 B晓看红湿处 C白银盘里一青螺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5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4、)A节目过程中,主持人问嘉宾李菲,家母身体还好吧。B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乃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未瞎说一气就心安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C你曾经帮助过我,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将来如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鼎力相助。D王先来在获得小区居委会的奖励后,激动地说:“感谢邻居们,是你们给了我机会。”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南宫生传高 启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

5、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

6、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注】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具区:太湖的古称。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

7、州,称吴王。隽蹶:胜败。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用周养宾客 用:使用B乃谢酒徒去 谢:辞别C遂溯大江 溯:逆流而上D故人皆多生 多:称赞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宫生家中积蓄丰厚, 他供养宾客,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喝酒赌钱,结果耗尽家中资财,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B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给一个军将讲古代优秀将帅的故事,令武官敬服。C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私下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D南宫生收藏了很多名家书法作品,用以自娱自乐,但因求索的人太多,他很少再拿笔写字。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8、代汉语。(9分)(1)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3分)(2)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3分)(3)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3分)9成年之后南宫生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4分)三、古诗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1)有人说诗歌下片的“赌”字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9、(3分)(2)上片前三句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3)结合全词内容,分析本词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 ,不亦君子乎?(论语)(2)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3)商旅不行,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4)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郦道元三峡)(6) ,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7)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8)度尽劫波兄弟在, 。(鲁迅题三义塔)五、文学类文本

10、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清 名梁晓声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

11、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

12、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

13、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成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

14、,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我之羞愧,因亦如此(选自作者同题小说,有删改)12小说第四、五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分)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14文章是如何塑造徐阿婆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15文章结尾说“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