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记忆发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224353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记忆发展(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相遇几十年前儿时的朋友,却立刻能认出他并叫出他的姓名,尽管好像早已把他忘得无影无踪了。 过去学过的成语、外语单词、看过的电视、听过的歌曲,一旦在一定场所,你就会很快地在脑海中重现。这些都是人的记忆的具体体现。,看谁能在五秒之内记住以下信息,28459638585196,13579753135797,投 按 举 转 跑 跳 拉 走,过去经验在头脑当中的反映先有“记”再有“忆”的过程。也即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回忆的过程。,识记,回忆,记忆的概念,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回忆(再认和再现)。,编码,贮存,提取,记忆的分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 1、形象记忆 以

2、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特点。,2、逻辑记忆 用词的形式,以概念、判断、推理、规律为内容的记忆。,3、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记忆。,4、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儿童的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例如:难忘初

3、恋:不能释怀的情绪记忆,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Page 13,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有0.252秒;容量很大;感觉记忆中保存的信息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就会很快地消失;如果受到注意,它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系统进行保存。 短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约为5秒-1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时间为1分种以上乃至终生;长时记忆的容量极大,包括人所记住的一切经验。,记忆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 1、识记的定义 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也就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有意识记,具有

4、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 采取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意志努力; 识记效果好。,无意识记,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 不需要刻意付出特殊努力和采取特殊的措施; 识记效果差。,2、识记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所进行的识记。 如三岁小孩背诵唐诗;jeopwu720580这一串字符的识记等。,意义识记,在对识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如区别品德和道德两个概念,再去识记,意义识记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好,根据是否理解内容可以分为:,(二)保持 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讨论:储存起来的材料是否一成

5、不变吗? 储存起来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后来经验的影响,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质的方面的变化有: 简略、概括; 完整、合理; 详细、具体; 夸张、突出。 量的方面的变化有: 主要是指保持的内容呈减少的趋势,也就是遗忘。,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推断出哪些规律?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定律,(

6、三)回忆或再认 回忆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回记,如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记学过的内容。 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在现实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记得快,但忘得也快;有的人记得多,但用时想不起来。这种“快”和“多”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的记忆就不能算好的。还有的人,虽然记得慢,但却记得牢;也有的人虽说记得少,但能灵活运用。这样的记忆就比较好,完全用不着因为记得慢一点,少一点而沮丧。这些记忆问题的出现往往涉及到人类的记忆品质。,记忆的品质,(一)敏捷性: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 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 (二)持久性:指记住

7、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 短。 (三)准确性: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 (四)准备性: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 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与发展,一、记忆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 研究一:胎儿6个月时录下母亲心跳的声音放给他出生后听,哭闹的婴儿会停止哭泣。 研究二:对7、8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 结论: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经出现。,(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1建立条件反射 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比如,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一个月左右),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

8、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 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姿势。,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习惯化”可以用来调查新生儿的记忆能力看他能否辨别刺激物的熟悉程度。 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人(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注意它一段时间。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它注意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习惯化”。,二、婴儿的记忆,1、婴儿期的记忆仍主要是再认形式。 明显的再认出现在6个月左右。这时,儿童开始“认生”,即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会使孩

9、子感到不安。 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 感知是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已经具有或开始发展的,而表象则在1岁半至2岁才开始形成。另外,感知的刺激是在眼前的,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的恢复;而表象的活动,还有待儿童在头脑中进行搜索。 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A、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 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 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B、延迟模仿是指能再现过去某个地方模仿到的行为的能力。显示宝宝出现了一定的回忆能力。,实验

10、:客体永久性,实验:客体永久性,2、婴儿早期记忆的保持能力,6个月婴儿可记住踢腿动作达2月。,1岁婴儿可记住启动电动火车按钮动作达8周。,(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三、幼儿的记忆,幼儿无意识记的影响因素: 客观事物的性质。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认识活动

11、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活动动机。,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机械记忆用的多。 (2)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原因: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

12、的单位或系统。 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四、记忆不精确 幼儿记忆的精确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回忆时记忆材料大量被遗漏。,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 幼儿有时是因为记忆不正确,用主观想象来补充记忆残缺部分,导致表面上是在说谎。,幼儿记忆的特点归纳,、容易记容易忘 、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以形象记忆为主 、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 、记忆不精确,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记忆意识性开始逐渐萌芽、发展。有意记忆的出现意味着记忆意识性的萌芽,而元记忆的发展则意味着记忆意识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记

13、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 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选择记忆方法。 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2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 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3、儿童的记忆策略,1、视觉复述策略 2、特征定位策略 3、复述策略 4、组织性策略 5、提取策略,1、视觉复述策略幼儿在记忆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最为简单的策略,就是将

14、自己的注意力有选择地集中在所要记住的事物上。(可以让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例如:认识纸) 2、特征定位策略在识记的过程中,给目标刺激贴上特殊的标签以便于回忆。 3、组织性策略是指主体在识记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意义,将记忆材料组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或改组成其他形式,以便于记忆的方法。 一般认为,儿童的组织性策略是在9-10岁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9-10岁儿童在使用组织性策略的频率和质量方面都明显高于5-6岁的儿童。,4、复述策略 复述是指主体在记忆的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复述的效果:复述确实可以提高年龄段个体的记忆成绩。即使使用非常简单的复述

15、策略,也比不使用该策略要好。复述策略的培训能提高不会使用复述策略的儿童的回忆成绩。对那些只会使用简单策略的被试进行复述策略的培训,其回忆成绩也会提高。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复述策略对其回忆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5、提取策略 提取策略是指个体在回忆过程中将存储于长期记忆中的特定信息回收到意识水平上的方法和手段。 再认和回忆都需要运用提取策略。 提取策略的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 如:星期三?上午?心理课?第二节?是9点钟左右发生的事。,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一、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状态 (一)培养幼儿对识记的兴趣和信心 (二)帮助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 有意识记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

16、变,识记的目的性直接影响记忆的效果,所以除了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识记外,还要注意培养幼儿有意的、有目的的识记。幼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要经常向幼儿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提出识记的要求。,二、尽快发展学前儿童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例1:识记数字时,与幼儿一起探讨“1”像棍子;“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5”像钩子;“6”像哨子;“7”像拐棍;“8”像葫芦;9”像烟斗等。 例2: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树叶,幼儿记住了尾巴的样子,又能较容易地画出来。,Page 50,三、帮助学前儿童及时、合理的复习 (一)遗忘的概念 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称之为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二)遗忘的作用 积极的方面,消极的方面,Page 51,四、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记忆材料 【示例】有一个6岁儿童,在1分钟之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如何让记忆? 每两个数字之和都是9,去掉最后一个9字,其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