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5月1日5月7日)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1414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5月1日5月7日)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5月1日5月7日)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5月1日5月7日)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5月1日5月7日)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5月1日5月7日)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5月1日5月7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5月1日5月7日)(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日一题(每日一题(5 5 月月 1 1 日日-5-5 月月 7 7 日)日) 频度: 难易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 13 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夏季热量充足 劳动力价格较低 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BCD 3A、B 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多山的地形 干

2、旱的气候 对外联系不便 生产方式落后 水资源短缺 ABC D 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区域定位不准确,导致无从判断;二是不会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特征分析区域经济特征,导致判断失误。 1D 2B 3C 1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以内流河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因为地形为盆地,水系呈 向心状。乙位于海南岛,以外流河为主,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因为海南岛地势中高周低,所 以水系呈放射状。 2甲位于塔里木盆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都比较低。 3A、B 两地都在山区,B 地位于海南岛,终年高温,夏季多雨,水源丰沛。 【解题必备】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 1区域

3、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理位置特征 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 西所跨的经度。 海陆位置:从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方面分析。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进行分析。 (2)地形特点 主要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和特殊地貌(黄

4、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 貌)等方面来描述。 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是 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3)区域气候特点 从降水、气温、光照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 生产的关系,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 (4)河流特征 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 、 河网密度(支流多少) 、落差或峡谷分布、流域面积等。 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 (汛期、枯水期) 、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 等。 开发利用:在河流中

5、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 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 、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 、耕地 类型(水分影响) 、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带来的影响。 (2)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地、工厂、市场之间的关系,技 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3)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

6、题等方面分析。 (4)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以及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等 方面分析。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乙区域北部和甲区域的气候特征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甲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冬寒夏凉,其形成原因是地势高。乙区域北部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 雨,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轮廓形状判断出甲区域是我国的青藏高原,乙区域是巴西(主要的地 形区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等) 。乙区域北部和甲区域最大的差异在纬度和地形方面,甲区域是我 国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形成了冬寒夏凉的高寒气候;乙区域是巴西,其北部是亚

7、马孙平原,为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气候的形成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100 千米,宽 15 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 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对 11 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

8、以下几点:一是对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理解不透彻,导致答题时考虑不全面;二 是知识迁移能力不足,不能运用教材中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来分析图示地区荒漠化治理措施,导致 得分不高。 (1)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2)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1)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 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2)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 同问题,只有大家共

9、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11 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 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解题必备】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1 1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 2 2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 “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与“植被破 坏” “过度樵采”有关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 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 (2)根据区域来判断生态问题

10、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切入,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 降水稀少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 降水集中、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 少 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 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和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 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

11、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3 3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和风向等; 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4 4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

12、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 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 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 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 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石漠化

13、全称为石质荒漠化,主要指在亚热带湿润区域岩溶发育地区的自然环境下,土壤遭受严重侵蚀, 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已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广西石漠化地区的 1 000 多万居民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据最新监测结果 显示,广西有石山面积 8.33 万平方千米,占该区面积的 35.3%,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有 3 500 多万亩, 潜在石漠化土地 2 700 多万亩。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试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特征分析其产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2)结合对石漠化问题的理解,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遏制广西地区石漠化

14、的蔓延? 【答案】 (1)本区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2)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石漠 化地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 间的关系。 【解析】 (1)要求回答产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限定条件是“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 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应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 (2)要求回答遏制石漠化蔓延的措 施,需要根据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所以措施主要从规范人类活动方面分析。

15、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 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 ,作 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 、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表 1 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 1。请将选 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16、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表 1 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 20 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 除河道分汊 、 。 第二阶段20 世纪 2080 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 滩地等 、 、 。 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不同开发措施理解不准确,不能根据当地情况确定综合开发方向; 二是对流域开发的意义理解不准确。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