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9224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照题号顺序填涂在答题卡上。)1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炎帝陵的祭祀活动,历代王朝都很重视。2008年,炎帝陵祭典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

2、,(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人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 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3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用此象征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这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色 B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 D商王室认为其是神的后裔4据左传载,“君令而不违(礼),臣共

3、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好事情)。”这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是A规范人际交往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工具 D端正民心的工具5同学们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周公制礼:巩固周王朝的百年基业 B周代:手工业者是准公务员C禹传启: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D诗经:黄河的浪漫风情6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解为:“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效果。这表明儒家的“无为”A植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

4、 B与道家的实施路径相同C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D要求君主作为道德典范7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士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大批“游士”的出现A反映了分封制逐步瓦解 B促使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C表明了官僚政治已形成 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8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可以用于佐证这一观点的是郑国渠修建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的修建一牛挽犁的出现A. B. C. D.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A加重了农

5、民负担 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10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蔚然大宗C孔子思想与道、法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儒家思想大一统局面形成11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A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 B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C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D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12林则徐在15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

6、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并之利为之也”。关于“卡井”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西域农民创造 B至今还流行于东南一些地区C起源于战国时期 D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物种植13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建立君主专制 D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14秦汉时设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

7、断权归皇帝所有。这一制度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C体现了权力的平衡与制约 D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15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6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确保皇帝绝对独裁C保证了民主决策 D一定程度防止了官员腐败17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8、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18 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汉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古代农业生产方法合理有效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 B. C. D.19汉代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并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A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B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

9、商品生产C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 D官营手工业产品是皇帝私用和官府专用20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财政收入 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控制战略资源,维护王朝统治 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21唐代水部式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表明唐代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合理使用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0、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D开始兴修水利工程22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A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D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23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 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 入仕途径 科举制入仕 胥吏出职等 杂色入仕 开国功臣与 降归入仕 门荫入仕 入仕途 径不详 人数 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 37% 24% 11% 7% 21% 这说明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24翻检全唐诗可知,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中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地区。唐朝张途记录安徽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由此反映出唐代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重心已经移向南方茶业由副业上升到主业农产品商品化水平较高A. B. C. D. 25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进士科考试发生了主考官李昂与考生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