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8475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题文】“诗言志”,“诗缘情”,高考中古诗词的阅读,考查诗词的思想内容几乎成了必考考点。那么,怎样做好这类题目呢?1.从诗词标题切入古诗词的标题一般都是作者精心拟定的,它往往能揭示诗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内容、主旨等,是解读诗词最佳切入点。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标题中“金陵”是六朝的旧都,它明确了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点,“怀古”交待题材和内容,同时也暗示了吊古伤今的情感。2.与作者背景接轨诗词的内容

2、和情感,总割不断作者与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文艺潮流等因素的联系,所以“知人论世”是鉴赏古诗词一个重要的方法。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成就等,才能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旨。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果不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具体背景,一定会觉得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其实,诗人写这首诗之前,因永王叛乱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在流放途经白帝城时,遇赦放还,又顺流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借写景来表达诗人获释时喜悦欢快的思想感情的。3.从诗词题材推断诗词的思想情感因为内容题材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律性,也因内

3、容题材相近而表现出一定的近似性。所以,抓住诗词的题材,就可大致判断诗词的情感倾向。如山水田园类诗词往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雅的精神生活的追求;边塞征战类诗词往往表现将士归家无望的乡愁或保家卫国的豪迈;民生疾苦类诗词往往反映社会离乱的现实,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等。4.对关键词句的理解(1)抓喜怒哀乐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能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一词表明了诗人的思乡之苦。(2)抓阴晴冷暖的词语。描写气候、颜色的词语往往起到渲染气氛、暗示心情的作用,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凉”字既是环境的特点,也是诗人孤

4、独凄凉心境的流露。(3)抓前后矛盾的词语。诗词前后有些看似矛盾的词语,在对比之中隐含作者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表现情感的复杂变化的特点。如苏轼的念奴娇上片的“千古风流”和下片的“灰飞烟灭”的矛盾,辛弃疾的永遇乐上片的“气吞万里”和下片的“尚能饭否”的对照,都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情感的变化。(4)抓传统意象的词语。传统意象表达的情感相对固定,所以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是理解诗词的一条捷径。如李煜的相见欢的前两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选取的“西楼”“月”“梧桐”几个意象具有类似的情感和内涵,共同暗示了诗人孤独凄凉、忧郁哀怨的心情。5.借诗后注释支撑在高考古诗词试题中,往往会出

5、现简短的不为人注意的注释。这些注释看起来是生僻难懂处的无意注解,其实很多是命题人的有意提示,是理解诗意的捷径所在。如: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结合注释中作者的背景信息,再看“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等诗句的内容,我们不难读出诗人的情感,那就是作者虽已年老,但是抗清复明之心不灭,一心报国的情怀永存。6.以题干信息辅助如果命题人不便在注释中给我们以提

6、示,那么往往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隐含的信息。这些信息或表明提问的方向,或指出解题的门径,或提示理解诗词的角度。我们应该重视并认真研读它,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如2015年安徽卷第9题:“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题干中的“虚实结合”二字即提示了答题的角度,“4分”提示了答案应该是两个要点,先分析虚实结合,再归纳情感。以上所讲的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考场中,我们要综合运用,灵活处理,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推断诗词的情感。【学以致用】1. (2016高考 江苏卷)【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

7、,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析分。2.(2015高考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

8、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2014年高考 新课标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2)两首

9、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略2.(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3.(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愉悦之情。(意思对即可)学易笔记 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