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核舟记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00047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核舟记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核舟记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核舟记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核舟记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核舟记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13 核舟记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核舟记课题核舟记第_1,2_课时总第_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核舟奇巧的特点,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班级检测目标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学习过程学生纠错(二次备课)一、 课前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器皿( ) 贻( ) 又( )奇( ) 黍( ) 髯( )不属( ) 诎( ) 楫( ) 篆( )章 糁( )之2.解释加点的词语。(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

2、贻余核舟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中峨冠而多髯者 (9)其两膝相比者 (10)矫首昂视 (11)神情与苏、黄不属 (12)曾不盈寸 3.阅读课文,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 。作为全文重点的第2-5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介绍的? 二、 课堂助学(一)导入新课当代,有微雕艺术家,在许多根头发丝上刻下了红楼梦的所有诗篇,令人叹为观止。其实,微雕不光是现在,在古代就有显著的例子,我们今天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的微雕艺术,读来令人惊喜。(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2)指明学生朗读。(三)疏通文意(1)将有疑

3、惑的地方标出。(2)各小组讨论有疑惑的词、句。(3)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举手询问,其它小组仍不能解决的,由老师解答。(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了解说明对象: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2、理清说明顺序:(1)自读课文,找出显示说明顺序的词语 (2) 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3、掌握事物特征:主体部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紧扣“奇巧”二字的? 4、 品味语言:理解下列语句细致、生动的特点。(1)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3)

4、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4)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核舟记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篇幅虽短,仅400余字,却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文章紧扣“核舟”奇妙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致,确实令人惊叹。之所以取得这样效果,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的收获 3、了解说明对象: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点拨:说明对象是核舟。

5、这篇文章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贡献。4、理清说明顺序:(1)自读课文,找出显示说明顺序的词语点拨:中轩敞者船头舟尾船背(5) 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点拨:按照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5、掌握事物特征:主体部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紧扣“奇巧”二字的?点拨:从船舱内“相望”的雕栏,从可启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可见“奇巧”。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间,动静对照,相映成趣,可见“奇巧”。“细若蚊足

6、,钩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的“奇巧”。2、 品味语言:理解下列语句细致、生动的特点。(1)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3)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4)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点拨:(1)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他们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洒脱不羁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与苏、黄形成鲜明的对比。(3)(4)句描写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学生自选其他一些说明生动的语句,自主品评揣摩。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