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训练 川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94397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训练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训练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训练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训练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训练 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训练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训练 川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规定新中国名称始于( )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党的七大A点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共同纲领,它规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通过了共同纲领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A、 B C DD点拨:本题考查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了解。 根据

2、所学可知,都属于其内容。 而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则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可排除。 3、有很多朋友叫“国庆”,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最大的今年(2007年) 应是 周岁( ) A、55 B56 C、57 D58D点拨:我国第一个国庆节是1949年10月1日,所以最大的应该是58周岁。 4、我国西藏地区的和平解放标志着( ) A、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B中国大陆领土全部获得解放C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点拨: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A项中“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表述不严密,因为台湾等地还没有解放,不能算

3、实现了统一;C、D两项中的说法有点夸大,只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宣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只有B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在这里“中国大陆”这几个字至关重要。 5、如果你在网上或者生活中与尚不理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的人交流,你会挑选下列哪一最为恰当的表还向他说明呢( ) A美国侵略了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 B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C台湾乘朝鲜战争的机会反攻大陆 D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安全D点拨: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主要原因是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而A、C两项都是威胁新中国安全的表现。 故正确答案应为D项。 6、某学校

4、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活动,问下对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你知道吗( ) 黄继光 狼牙山五壮士 邓世昌A、 B C、 DA点拨:狼牙山五壮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都可排除。 7、1950一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C、集体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上地公有制A点拨:土地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故正确答案应为A项。 8、下列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抗美援

5、朝胜利 土地改革开始 举行开国大典A、 B C、 DD点拨:此题考查对建国之初重大历史事实发生时间的了解,宜采用列表排序法,把重大历史事件整理出来,做到一目了然。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1950年6月土地改革开始,1951年9月西藏地区和平解放,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 9、(2006年,湖北宜昌) 体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行政机构是( ) A、特别行政区 B直辖市 C、省 D自治区D点拨: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分别建立了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 因此,正确答案应为D项。 10、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经常推出一些经典老歌和

6、民歌,很受观众的喜爱。 你知道下列属于我国蒙古族经典民歌的是哪一首吗( ) A、阿诗玛 B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C阿拉木罕D道拉基B点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令人想起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 11、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倡导发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中不包括(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缅甸A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中国首次提出,印度、缅甸共同倡导,而美国当时和中国处于敌对状态,不可能共同倡导这个原则。 12、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 ) A、互不侵犯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平等互利B点拨:首先用排除法来解答这个题目。

7、 其中C、D两项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内容,是中国政府的外交主张,可以排除。 结合万隆会议精神,可以得知B项是正确的。 13、我们现在已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一2010年),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 A、 19491953年 B 19521956年 C、19531957年 D、19501954年C点拨:根据时间推算,应该是19531957年。 14、(2006年,云南曲靖) 我国第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56年 D 1978年B点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8、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5、(2006年,湖南娄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点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6、右图表现的是 场面,时间是 ,站在前面发言的是 ,他庄严宣布 ;并宣布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点拨:本图是一幅油画

9、,作者是画家董希文。画中内容为毛泽东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毛泽东身后第一排左起: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第二排第一人是周恩来。17、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封建主义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请完成:(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2)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

10、主义的力量,使亚非拉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答出其中3点即可)点拨:回答第(1)问,应结合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从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第(2)问,应从国内(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国外(削弱帝国主义力量)两个方面来概括。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05年 9月,胡锦涛总书记已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题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词;10月 1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为此专致贺电。材料二: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请完成:(1)2006

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周年。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了 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1)55 青藏、川藏、新藏。(2)民族区域自治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3)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点拨:本题考查对西藏发展情况和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了解。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