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87233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 苏教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再谒中山陵嘎尔迪 第一次去南京,是1984年10月。那时,我应邀赴苏州参加一个政治理论研讨会,在会前两天于途中在南京下车,当时想参谒的,就是中山陵。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年近花甲。今年5月,我有幸再赴南京。这是我第二次去南京,我首先想到的,依旧是紫金山上的中山陵。 陵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平台。平台的左右两边,是修葺整齐的绿色草坪,两边草坪上相互对称地分布着十个近两米高的球形大叶黄杨。其间,还有六棵其状如伞名贵的千头松。在这些造型特别的树木和碧绿色草坪的衬托下,让人

2、感受到的是平台周围异常优美的娴雅景观。 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花铜门。陵门南面正中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匾,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金字。 陵门之后,是一座用花岗石建造的方形碑亭。碑亭内竖立着高大的石碑,上书三行镏金的文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石碑的顶端,正反两面各有一枚中国国民党党徽。 环亭四顾,亭的四面各有一个拱门,但只有北侧的拱门下装有石栏,不能通行。游人到此可以凭栏眺望中山陵祭堂的雄姿。 再往前就是孙中山的祭堂。祭堂正面开着三个拱门,中门大,两侧门略小,都装有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

3、”六个字。中门的上下檐之间,还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金字。 祭堂正中,是一尊由大理石雕琢而成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孙中山坐像身着长袍,双脚并拢,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显示出一代伟大思想家的渊远睿智。 在整个参谒过程中,我注意到游客大都含着神色凝重的表情。在这里,没有嬉闹与喧哗,有的是那相机此起彼伏、频频闪现的光影。 我曾游览过北京的明十三陵。即使在那样陵园众多而庞大的皇陵区,也很难感受到在参谒中山陵时的崇仰甚或有些敬畏的心境。我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孙中山的民主与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 从孙中山祭堂前的平台拾级而下,我自觉脚步轻盈了许多,仿佛从参谒中山陵中获取了灵气。

4、出得博爱坊,站在陵前广场上回望中山陵,在紫金山的环抱里中山陵显露的恢宏气势,那一泻而下的石级和墓道,陵园四周瀚海汹涌的林涛,游人如织的匆匆身影,这一切构成了浑然天成的中山陵陵区的秀美景观。它的灵秀与凝重,会永远留存在每个参谒者的记忆中。 (选自文苑,有删改)1选文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中山陵哪些景点?2作者再谒中山陵,感受最深是“它的灵秀与凝重”,“灵秀”与“凝重”分别指什么?3作者在介绍中山陵的时候,为什么要写游览北京的明十三陵的经历与感受?4“从孙中山祭堂前的平台拾级而下,我自觉脚步轻盈了许多,仿佛从参谒中山陵中获取了灵气”一句中的“仿佛”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1平台周围、陵门、碑亭、祭堂。 2“灵秀”是指陵园四周的环境;“凝重”是指人们拜谒中山陵时的气氛。 3通过比较,突出表现参谒中山陵时的崇仰甚或有些敬畏的心境。 4不能去掉。“仿佛”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如果去掉,就变为真的获取了灵气。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