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82702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必修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导读,教材预习,课堂探究,教材图解,素能演练,自主梳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材预习 创设情境理清主干,1.地震波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性 分类:A表示 ,B表示 。,横波,纵波,(2)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在地下33千米处(大陆部分)都明显加快。 在地下2 900千米处:A波 ,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完全消失,固体,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一定深度波速的突然变化。 (2)不连续面:图中C为莫霍界面,D为 。,古登堡界面,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思维启迪】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内结构? 【答案】地

2、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状、组成不同。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会随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上地幔,地幔,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连续但不规则,生存,环境,预习自评 (100分),1.判断题(30分) (1)横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 (2)全球地壳的厚度是均匀的。( ) (3)水圈的水是不停流动的,是最活跃的圈层。( ),2.连线题(30分) (1)岩石圈包括( ) 地壳 上地幔 地壳和地幔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A. B. C. D. (2)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青藏高原 B

3、.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答案:(1)D (2)A,3.填图题(30分) 写出数字符号的含义。,图1: , , 。 图2: , , 。,莫霍界面,地幔,地核,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探究一,课堂探究 突破重难探寻技巧,情景导学,地球的内部圈层,东京时间2017年2月28日16时49分,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此次地震宫城县和福岛县震感强烈。 【尝试探究】地震发生时,位于陆地上震中的人有怎样的震感? 【答案】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图表解读地球的内部圈层,要点归纳,典例剖析,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解题思路

4、】 第(1)题,由图示看出,A波速度在地下2 900千米处突然消失,B波速度明显下降,可判断出A波为横波,B波为纵波。 【答案】(1)横 纵,(1)a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2)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M表示 界面,其判断依据是 , 其上、下两层分别为 和 。 (3)在b图上N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传播速度也突然 ,该处称为 界面,其上、下层物质状态分别为 和 。,【解题思路】第(2)题,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指大陆部分)的地方,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该界面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第(3)题,在地下2 900千米处是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

5、核的分界面,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判断出物质的状态。 【答案】(2)莫霍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地壳 地幔 (3)下降 古登堡 固态 液态,(4)C厚度不均,最厚的地方一般在陆地上的 地区,而大洋部分较薄。其平均厚度为 千米。,【解题思路】第(4)题,属识记内容,较为简单。 【答案】(4)高山、高原 17,精彩点拨,利用波速判定地震波类型的方法,(1)看波速大小。根据在地球表面,纵波速度大约为89千米/秒,横波速度大约为45千米/秒,可判断纵波速度总比横波快。 (2)看波速变化。根据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

6、速度都明显加快,至2 900千米处,横波速度增加至约7千米/秒,纵波速度增加至约13千米/秒,之后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下降至约8千米/秒,可判断为地球内部经过的介质发生变化。,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情景导学,庐山瀑布历史悠久,历代诸多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已成千古绝唱。 庐山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余邵诗云:“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 【尝试探究】 (1)材料中包括了地球外部圈层的哪些圈层? (2)各个圈层之间的关系是

7、怎样的? 【答案】 (1)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探究二,要点归纳,表格解读地球外部圈层的概念,典例剖析,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解题思路】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岩石圈的关

8、系也较密切。 【答案】 B,水圈连续为啥不规则,精彩点拨,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自然界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是连续的;水圈没有一个完整的形状,因此说它是个不规则的圈层。,教材图解 培养技巧启发思维,1.读教材图1.2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据图回答:,(1)从传播速度上看,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快的是哪一个? (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推知地幔为固态,依据是什么? (3)有几个不连续的界面?各大约多深?,答案:(1)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2)地幔这一圈层,纵波、横波都可通过。 (3)两个。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称为莫霍界面,另

9、一个在地下2 900千米处,称为古登堡界面。,2.读教材图1.26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图回答:,答案:(1)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不包括。 (3)软流层。,(1)岩石圈的组成物质是什么? (2)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吗? (3)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在哪里?,【类图判读】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层”即依据两个分界面分成三个层,从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大陆平均深

10、度33 km处为莫霍界面,2 900 km处为古登堡界面,地下80 km400 km为软流层,地上12 km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地上50 km55 km为平流层的上界。,素能演练 专项训练整体提高,当堂达标,测控导航,一、选择题,(2017河北唐山一中期中)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2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 C.和传到时,波速明显减小 D.之间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解析:1.D 2

11、.D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其变化可知,为横波,可以通过固体传播,为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根据各圈层的分布位置可知,处为莫霍界面,处为古登堡界面。第1题,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特点分析,A项错;和传到时,突然消失,B项错;和传到时,波速明显加快,C项错;和之间纵波、横波都能通过,应为固体,D项正确。第2题,为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D项正确。,3.(2017浙江嘉兴期末)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序号所代表的圈层正确的是( ),解析:C 直接根据图示地理环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判断,为水圈,为生物圈提供水资源,通过下渗进入岩石圈;降水主要来自大气圈。故只有C项正

12、确。,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4.(2017江苏徐州期末)若地下5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飞鸟和池塘的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左右摇晃,解析:C 纵波可通过固体、气体、液体传播,为上下颠簸;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为左右摇晃。故C项正确。,读图,回答56题:,解析:5.B 第5题,为岩石圈,为内部圈层;为水圈,为生物圈,为大气圈,这三个圈层为外部圈层,据此可判断B项正确。四个圈层中,的密度最大,圈层物质处在不断循环更新中。,5.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内部圈层 B.属

13、于外部圈层 C.圈层密度最大 D.圈层物质在不断循环更新,解析:6.D 第6题,内部圈层从外到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A项错;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B项错;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项错,D项正确。,6.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不包括地幔 C.岩浆发源地位于地核内部 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二、非选择题 7.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乙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第(1)题,地球

14、内部依据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将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 答案:(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第(2)题,一次地震,在震源处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且纵波在地幔中传播速度要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第(3)题,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消失,此区域接收不到横波。 答案:(2)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

15、A到E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3)作图略(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维苏威火山是意大利西南部的一座活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同世界名城那不勒斯相距不过20千米,海拔1 281米(4 200英尺)。维苏威在公元79年的一次猛烈喷发,摧毁了当时拥有2万多人的庞贝城。其他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8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才将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发掘出来,古老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都保存完好,这一史实已为世人熟知,庞贝古城也成为意大利著名旅游胜地。 【思考】维苏威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的哪个圈层?喷出过程中经过了地球的哪些圈层? 【答案】地幔的软流层。经过的内部圈层:地幔、地壳;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生活中的趣味地理,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