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82524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内容:必修一(第 1-5课)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阅读与赏析(共6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2分,共6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

2、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

3、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鐻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

4、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

5、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明代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C中国诗歌没有从五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在诗歌创作中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是重要

6、原因之一。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同时又重声色,体现了中国诗歌发展的趋势。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每题2分,共6分)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

7、。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

8、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金币) B唯大王命之(希望)C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先后顺序)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荆轲顾笑武阳 顾野有麦场B既至秦 轲既

9、取图奉之C轲自知事不就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D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佛印绝类弥勒(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题。(713每题2分,13题8分,共20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10、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7.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 D、夜缒而出,见秦伯8.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略微)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C. 共其乏困

11、(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易:代替)9.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以乱易正,不武C阙秦以利晋 D、越国以鄙远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 C子亦有不利焉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 A、夜缒而出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既东封郑1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 B以其无礼于晋C且贰于楚也 D、夫晋,何厌之有13翻译划线句子。(每题4分,

12、共8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7题:(每题4分,共16分)病隙碎笔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48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

13、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有人劝我去佛堂烧炷高香,求佛不断送来好运,或许能还给我各项健康。我总犹豫。不是不愿去朝拜,佛法博大精深,但我确实不认为满腹功利是对佛法的尊敬。便去烧香,也不该有那样的要求,不该以为命运欠了你什么。莫非是佛一时疏忽错有安排,倒要你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唯当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佛门清净,凭一肚子委屈和一叠账单还算什么朝拜?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

14、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给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对约伯的期待。曾让科学大伤脑筋的问题之一是:宇宙何以能够满足如此苛刻的条件阳光、土壤、水、大气层,以及各种元素恰到好处的比例,以及地球与其他星球妙不可言的距离使生命孕育,使人类诞生?若一味地把人和宇宙分而观之,人是人,宇宙是宇宙

15、,这脑筋就怕要永远伤下去。天人合一,科学也渐渐醒悟到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任何部分之于整体,或整体之于部分,都必定密切吻合。譬如一只花瓶,不小心摔下几块碎片,碎片的边缘尽管参差诡异,拿来补在花瓶上也肯定严丝合缝。而要想复制同样的碎片或同样的缺口,比登天还难。撒旦不愧是魔鬼,惯于歪曲信仰的意义。撒旦对上帝说:约伯所以敬畏你,是因为你赐福于他,否则看他不咒骂你!上帝想看看是不是这样,便允许撒旦夺走了约伯的儿女和财产,但约伯的信心没有动摇。撒旦又对上帝说:单单舍弃身外之物还不能说明什么,你若伤害他的身体,看看会怎样吧!上帝便又允许撒旦让约伯身染恶病,但信者约伯仍然没有怨言。约伯没有让撒旦的逻辑得逞。可是,他却几乎迷失在另一种对信仰的歪曲中:“约伯,你之所以遭受苦难,料必是你得罪过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