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63649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09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和硅一、选择题1.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固体物质是()A.Na2SiO3 B.Na2CO3、Na2SiO3C.Na2CO3、SiO2 D.SiO2【答案】A【解析】CO2与水玻璃反应生成Na2CO3 和H2SiO3,在高温条件下H2SiO3变为SiO2,Na2CO3与SiO2反应又生成Na2SiO3和CO2,所以最后

2、得到的固体物质是Na2SiO3,故A正确。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制取或应用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8%的盐酸蒸发浓缩获得30%的盐酸B.光纤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与氯水混合使用漂白效果更好【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B.常用氢氟酸(HF)来刻蚀玻璃C.制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烧碱、石灰石、石英砂D.实验室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4.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能与氢

3、氧化钠溶液反应B.单质在加热时都能跟氧气反应C.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D.碳有同素异形体而硅没有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CO不与NaOH溶液反应,A项错误;SiO2不溶于水,C项错误;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D项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5.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硅是非金属元素,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硅的导电性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氯气、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答案】C【解析】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常温下仍能与氟气、氢氟酸、NaOH溶液等发

4、生反应,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氯气、氧气等发生反应。【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6.(2014福建三明联考,1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SiO2 Si B.CO2 CC.SiO2 H2SiO3 D.Si Na2SiO3【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7.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消耗H+和生成CO2物质的量之比为65,则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B.12C.13D.14【答案】B【解析】设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RCO32H+CO2, R(HCO3)22H+2CO2

5、1 2 1 1 2 2x mol2x molx moly mol 2y mol2y mol则有(2x mol+2y mol)(x mol+2y mol)=65,解得xy=12。【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8.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B.二氧化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C.石英玻璃耐强酸强碱,可用于制造化学仪器D.Si3N4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发动机【答案】C【解析】硅在第三周期第A族,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故A正确;二氧化硅是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B正确;石英玻璃含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能与强碱反应,故C错

6、误;Si3N4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硬度大,可作耐磨材料,可用于制造发动机,故D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是实现“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径B.钢铁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C.硅主要以单质、氧化物、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D.利用催化设施,可以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转化为无害气体【答案】C【解析】硅主要以氧化物、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故C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纯硅可以制作太阳能电池,其工作原理与原电池不相同B.3O2(g) 2O3(g)H0,所以臭氧比氧气稳定C.S SO

7、3 H2SO4转化过程可以实现D.雷雨天气可以产生硝酸,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答案】A【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1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硅单质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B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为防止NaOH溶液变质,常将其保存在磨口玻璃瓶中D高温下,二氧化硅能分别与C、CaCO3、Na2CO3发生反应【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2绿泥石的组成可表示为Al4Si4Ox(OH)y,其中x、y分别为()A108B710C810D97【答案】A【解析】据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3)4(4)4(2)x(21)y0,则有2xy28。将各选项中

8、x、y的值代入验证,只有A项符合。【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3“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ABCD【答案】D【解析】,该方法中高温反应炉分离出CO2,需要消耗较多能量;,整个过程中NaOH和CaO均可循环利用;,从捕捉室中得到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HCO3,加入Ca

9、O后生成CaCO3和NaOH,通过过滤的方法即可分离;,捕捉到的CO2可与H2反应制备甲醇:CO23H2CH3OHH2O。【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4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SiO2中含Al2O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除去BCO2中含有CO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的玻璃管且加热CCO2中含有HCl杂质,可以通过盛有Na2CO3溶液的洗气瓶DNa2CO3溶液中含有Na2SiO3杂质,可以通入足量的CO2,然后过滤【答案】B【解析】A项,SiO2、Al2O3均与NaOH反应;C项,Na2CO3溶液吸收CO2;D项,引入NaHCO3。【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5寿山石主要成分为

10、叶蜡石,叶蜡石组成为Al2O34SiO2H2O,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寿山石雕刻作品要避免与酸、碱接触B寿山石颜色丰富多彩是因为含有不同形态的金属氧化物C潮湿的空气可能导致寿山石作品表面溶解变质D置于干燥空气中可能会导致寿山石作品脱水变质【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6证明生石灰中既混有石英,又混有石灰石的正确方法是()A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B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C加热至高温,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硅酸钙生成D先加过量的盐酸搅拌,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若有不溶物则滤出,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答案】D【解析】SiO2不溶于除氢氟

11、酸以外的酸;CaO、CaCO3均可溶于盐酸,且CaCO3溶于盐酸时会有气泡产生,SiO2能溶于NaOH溶液。【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Na2CO3SiO2Na2SiO3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B碳和硅都是A族的元素,所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相似C二氧化硅既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溶于氢氟酸,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D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但二氧化硅不能和水反应生成硅酸【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8.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

12、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解析】A项,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利用了吸附原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项,热碱水使得油脂发生水解反应而变得易清除;C项,KMnO4能吸收成熟水果释放的乙烯,从而起到保鲜水果的目的;D项,硅胶起干燥作用,而铁粉是脱氧剂,会与O2发生化学反应。【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9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 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PbOBPb2O3CPb3O4DPbO2【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0向含有0.2 mol NaOH和0.1 mol

13、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8.96 L(0 ,1.01105Pa)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图像正确的是(气体的溶解和离子的水解忽略不计)()【答案】C【解析】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CO2=BaCO3H2O2NaOHCO2=Na2CO3H2OBaCO3CO2H2O=Ba(HCO3)2Na2CO3CO2H2O=2NaHCO3当未通入CO2气体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0.1 mol Ba2、0.4 mol OH;当通入2.24 L CO2气体时,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

14、量为0.2 mol Na、0.2 mol OH;当通入4.48 L CO2时,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Na、0.1 mol CO;当通入6.72 L CO2时,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0.2 mol HCO;当通入8.96 L CO2时,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Na、0.1 mol Ba2、0.4 mol HCO。对比图像可知选项C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二、非选择题(共16分)21. 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请填空:(1)B的化学式为,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_。(2)C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