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检测鲁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63343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检测鲁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检测鲁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检测鲁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检测鲁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检测鲁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检测鲁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检测鲁科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碳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碳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以上知识的综合应用。2016全国甲卷T7、T12/全国乙卷T13、T28(3)、T36(4)(5)/全国丙卷T7(A)、T262015全国卷T11、T26/全国卷T10(B)、T11、T13(A)、(D)2014全国卷T8、T13/全国卷T7、T9、

2、T102013全国卷T7/全国卷T9、T102012全国卷T8考点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基础知识自查1碳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存在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2碳单质的多样性(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60,氧元素的有O2、O3,磷元素的有红磷、白磷。(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刚石:硬度极高,无色透明晶体。石墨:深灰色、质软、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C60:灰黑色固体。(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碳的氧化物CO、CO2(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毒性CO无色气体无味与空气

3、相当不溶于水有毒CO2无色气体无味CO2空气微溶于水无毒(2)化学性质 应用体验1判断正误(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CO2。()(4)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5)通过灼热CuO除去H2中的CO。()(6)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7)22.4 L CO可以还原1 mol CuO。()(8)用CO2鉴别NaAl(OH)4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答案(1)(2)(3)(4)(5)(6)(7)(8)2由化学方程式:2CH3COOHCa

4、CO3=Ca(CH3COO)2CO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能否证明酸性:CH3COOHH2CO3HClO?提示能。3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采取的方法。(1)CO(CO2):_。(2)CO2(CO):_。(3)CO2(O2):_。(4)CO2(SO2):_。(5)CO2(HCl):_。提示(1)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2)通过盛放灼热CuO的硬质玻璃管(3)通过盛放灼热铜网的硬质玻璃管(4)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或酸性 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由气体甲开始,可发生如下四个变化:甲气体乙气体丙气体乙气体丁

5、固体则甲、乙、丙、丁分别为()ACO2、CO、O2、CaOBO2、CO、CO2、CaCO3CO2、CO2、CO、CaCO3DCO、CO2、O2、Ca(OH)2CO2CO2COCO2CaCO3。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干燥。已知a、b均为活塞,试回答: 【导学号:99682083】(1)甲瓶装的是_溶液,乙瓶装的是_,分液漏斗装的是_。(2)当CO2与CO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时,先分离得到的是_,活塞操作是_;然后得到_,活塞操作是_。解析由题意知实验目的是分离CO和CO2,并获得两种干燥纯净的气体,结合实验装置可知甲为洗气(吸收CO2)装置,乙为干燥(除H2O)

6、装置。答案(1)NaOH浓H2SO4稀H2SO4(2)CO关a开bCO2关b开a有关除杂的方法(括号内为杂质)CO(CO2):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CO2(CO):通过盛放灼热CuO的硬质玻璃管。CO2(O2):通过盛放灼热铜网的硬质玻璃管。CO2(SO2):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CO2(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CO2(H2S):通过CuSO4溶液。角度2CO2与碱反应产物的判断3用1 L 1.0 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CO与H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A13B12C23 D32A设CO为x mol,HCO

7、为y mol,则得到,解得,故n(CO)n(HCO)13。4往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CO2,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M。通入CO2的体积V(CO2)/mL(标准状况下,下同)与M的质量W/g的关系如图。 【导学号:99682084】(1)A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通入CO2的体积为_mL。(2)C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通入CO2的体积为_mL。(3)推算B点时M的组成_(用化学式表示)及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_mL。解析首先NaOH转化为Na2CO3,继续通CO2又转化为NaHCO3,结合图形得出:A点M为Na2CO3,V(CO2)1

8、120 mL;C点M为NaHCO3,V(CO2)2 240 mL;B点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由守恒法求出V(CO2)1 792 mL。答案(1)Na2CO31 120(2)NaHCO32 240(3)Na2CO3和NaHCO31 792CO2与强碱(OH)反应的产物判断技巧当n(OH)n(CO2)的值不同时产物如下:考点2|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基础知识自查1碳酸钠写出上述序号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BaCl2=BaCO32NaCl。2碳酸氢钠写出上述序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

9、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OH=CO2H2O;Ca(OH)2过量:HCOOHCa2=CaCO3H2O;Ca(OH)2少量:2HCOCa22OH=CaCO3CO2H2O;HCOOH=COH2O;2NaHCO3Na2CO3CO2H2O。3相互转化:Na2CO3NaHCO3应用体验1(1)用CaCl2溶液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用Ca(OH)2溶液可以吗?为什么?(2)用什么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提示(1)不可以;因为Na2CO3、NaHCO3与Ca(OH)2反应均生成沉淀。(2)加热法;2NaHCO3Na2CO3CO2H2O。2(1)Na2

10、CO3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2)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有关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有_。提示(1)COH2OHCOOH(2)COH=HCOHCOH=CO2H2O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Na2CO3、NaHCO3的性质与鉴别1下列有关NaHCO3和Na2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B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NaHCO3Na2CO3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的CO2一样多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的碱性:NaHCO3Na2CO3C热稳定性:Na2CO3NaHCO3,A错误;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11、Na2CO3NaHCO3,B错误;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的CO2一样多,C正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D错误。2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1)只根据图、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装置序号)。(2)图、所示实验装置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实验相比,实验的优点是_(填序号)。A比复杂B比安全C比操作简便D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不行(3)若用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

12、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填化学式)。解析(1)图,加盐酸后均生成CO2,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图根据气球变化的快慢可鉴别。(2)根据NaHCO3的不稳定性鉴别。(3)根据NaHCO3不稳定,Na2CO3稳定,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将Na2CO3放于A管。答案(1)(2)2NaHCO3Na2CO3H2O CO2,CO2Ca(OH)2=CaCO3H2OD(3)NaHCO3Na2CO3和NaHCO3的鉴别方法固体加少量水:Na2CO3结块且有明显的发热加热:能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加酸:NaHCO3比Na2CO3反应剧烈溶液沉淀法: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Na2CO3气体法:滴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角度2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定量分析和图像分析3(2017淮北模拟)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1 mol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的CO2为1 molD向2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逐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