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62179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选择题1(2016山东临沂期中)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叙述错误的是(D)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B大量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身向高处跑CAlCl3、FeCl2、FeCl3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氨水中含有HClO解析Cu与Cl2反应生成固体CuCl2,则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生成棕黄色的烟,A正确;大量氯气泄漏时,氯气易溶于碱,且密度大,应用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身向高处跑,B正确;2Al3Cl22AlCl3,2FeCl3Fe=3FeCl2,2Fe3Cl22FeCl3,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C正确;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说明氯水中含有Cl2,不能说明氯水中是否含有HClO,D错误。2(2016枣庄二中检测)将新制氯水分别滴入下列各选项所述的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D)选项将新制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实验现象结论A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Cl2具有还原性B滴有酚酞的Na

3、OH溶液褪色Cl2具有漂白性C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l2具有酸性、漂白性D淀粉KI溶液变蓝色Cl2具有氧化性解析本题考查新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A项,将新制氯水滴入有KSCN的FeCl2溶液中,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红,则体现出氯气具有氧化性,错误。B项,将新制氯水滴入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溶液颜色褪去,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也能使溶液颜色褪去,但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错误。C项,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又使其褪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氯气本身不能电离出氢离子,不具有酸性、也不具

4、有漂白性,错误。D项,将新制氯水滴入淀粉KI溶液,氯气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体现出氯气具有氧化性,正确。3(2016福建长乐一中月考)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B)A漂白粉被氧化了B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充分反应,生成了HClOC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解析本题考查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漂白效果会更好,说明生成了次氯酸,即漂白粉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次氯酸有很强的漂白性,故选B。4(201

5、6河北冀州中学业检测)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CO2、HI、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对于原无色气体推断一定正确的是(B)A一定存在HClB一定存在SO2C肯定没有CO2D不能肯定是否含有HI解析根据混合气体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可知原气体中一定不存在HI。然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BaSO4,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二氧化硫被氯水氧化成硫酸;另一份溶液中加入

6、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AgCl,由于气体通入氯水,引入了氯离子,无法确定原气体是否含有HCl。5(2017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质考)下列有关Ca(ClO)2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C)A该溶液中,K、Cl、CH3COOH、I可以大量共存B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 SO=SO ClC不可使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D1 L 0.1 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CO2充分反应,产生10 g沉淀解析ACa(ClO)2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I,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Ca(ClO)2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Na2SO3溶液反应生成的 SO要形成硫酸钙沉淀,

7、故B错误;C.Ca(ClO)2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pH试纸褪色,不能测定该溶液的pH,故C正确;D.Ca(ClO)2溶液和足量的CO2充分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得不到沉淀。故D错误;故选C。6加碘食盐中所加的含碘物质是KIO3,在KIO3的碱性溶液中通入Cl2,可以得到K2H3IO6。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D)A反应中KIO3作还原剂B碱性条件下,氯气的氧化性强于K2H3IO6C若反应中生成304 g K2H3IO6,则转移2 mol电子D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理解能力,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8、5,K2H3IO6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7,反应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KIO3是还原剂,K2H3IO6是氧化产物,A项正确;Cl2是氧化剂,其氧化性强于K2H3IO6,B项正确;反应中每生成1 mol K2H3IO6,转移2 mol电子,C项正确;氧化产物(K2H3IO6)与还原产物(K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项错误。7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D)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氯水,溶液呈橙色,则含

9、有Br解析A项,在KI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也会置换出单质碘而使溶液变色,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溴离子;B项,溴离子和碘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可能是萃取单质碘而显色,并没有溴单质产生;D项,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由于氧化性Br2Fe3I2,KI与Fe3反应产生单质碘,再用CCl4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氯水,会置换出单质溴而使溶液呈橙色。8(2016东北三校联考)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一定量的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整个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点之前发生反应的

10、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ClOB点所示溶液中:c(Na)c(Cl)c(ClO)C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可以用pH试纸测得D曲线起点处水的电离程度最大解析本题考查Cl2与H2O相关反应知识的应用。A项,HClO为弱电解质,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错误。B项,点所示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l)c(ClO)c(OH),所以c(Na)c(Cl)c(ClO),正确。C项,溶液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量,错误。D项,Cl2与NaOH恰好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错误。9(2016浙江名校联考

11、)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中,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的值与温度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 mol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0的范围:a moln0a mol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物质的量最多为a mol解析本题考查Cl2与KOH溶液的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A项,设n(ClO)1 mol,反应后11,则n(Cl)11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5n(ClO)n(ClO)n(Cl),即5n(ClO)1 mol11 mol,解得n(ClO)

12、2 mol,故溶液中,故A项说法正确;B项,由氯原子守恒可知2n(Cl2)n(KCl)n(KClO)n(KClO3),由钾离子守恒可知n(KCl)n(KClO)n(KClO3)n(KOH)a 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n(Cl2)n(KOH)a mol,故B项说法正确;C项,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得,n(KCl)5(KClO3),由钾离子守恒可得,n(KCl)n(KClO3)n(KOH),故n(KClO3)n(KOH)a mol,电子最大物质的量为a mol5a mol,氧化产物只有KClO时,转移电子数最少,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得n(KCl)n(

13、KClO),根据钾离子守恒可知n(KCl)n(KClO)n(KOH),故n(KClO)n(KOH)a mol,转移电子最小物质的量为a 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0的范围为a moln0a mol,故C项说法正确;D项,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KClO3的物质的量最大,由C项中计算可知,n最大(KClO3)n(KOH)a mol,故D项说法错误。10(2017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某同学设计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生成了HIO3)。向盛有KBr溶液的试管中加

14、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红棕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实验生成HIO3时发生的反应为:I2 5Cl2 6H2O=2HIO3 10HClB实验中当CCl4层变成红棕色时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获得Br2的CCl4溶液C由上述实验得出Cl2、Br2、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 Br2 I2D由上述实验得出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3 Cl2 HIO3解析A由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生成了HIO3)可知,氯气可氧化碘单质,发生离子反应为I25Cl26

15、H2O=2HIO310HCl,故A正确;B.由盛有K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红棕色可知,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可通过萃取分液的方法获得Br2的CCl4溶液,故B正确;C.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中氧化性为Cl2I2,中氧化性为Cl2Br2,不能比较Br2、I2的氧化性,故C错误;D.由中继续滴加氯水的现象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3Cl2HIO3,故D正确;故选C。11(2017衡水市武邑中学调研)已知:还原性HSOI,氧化性IOI2。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IO3溶液,加入NaIO3的物质的量和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反应过程中的氧化产物均为N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